笨人读易
怎样读易?吾等山野笨而且懒的人也有笨法。其诀只有一个字:读。
古云“读书不知意,等于嚼树皮”,嚼树皮也没有什么不好,有些树皮是良药,嚼多了可以上下通气,舒经活脉。若立志做训诂家,则理应逐字逐偏旁的刨根式细读,附带还要研究一下甲骨文。而若把易经认作是经文,则不必如此辛苦。只要你肯天天“嚼树皮”就行,嚼到后来,便满口生香,味道来了。经文如圣经佛经道德经易经之类,俱在转弯抹角地讲述宇宙的秘密,嚼多了自然知道。
有语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我看这是和尚念经的诀窍,一用了自己这颗自以为了不得的心,便南辕北辙了。要割爱,把自己的心扔在一边不管他,只管用口一路念去。行事在人,成事在天。读易经不能“谋事在人”,隐态世界不喜欢自作聪明,谋心太重。阳谋阴谋都吃不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有目的,功利心执着心显示心便冒出来,再多的玲珑心也得不到个“悟”字。所以我看这个小和尚有口无心,真乃得禅宗六祖之衣钵者矣。说实在的,要做到“有口无心”不容易,这甚至是一种功夫,一种境界。当然,这要看你对“心”作何解释了。耕云先生在《安祥集》中介绍读《金刚经》之道,应该是过来人之语:
……“有些人念《金刚经》不相应,病在念一句想一句,边看边讲给自己听,这样是不会相应的。念时一定要离分别,把《金刚经》打开,从开始到最后,你不必管他是甚么意思,只管从头到尾,不要起任何杂念,杂念起了把它扬弃,丢掉,念完了把经一合,反观自己的心态,是个什么感受? 但是若果你拿经文去讲道理,那就是自误误人……你要不讲道理,离分别地去读经,就是转经,看看是个什么道理,那就被经转了。六祖讲得很清楚。”
读《金刚经》如此,读《易经》乃至《圣经》《道德经》,我想都可以如此。
凡经文,都有其不可思议的能量,读易经时会出现感应,这种感应也是由—心不乱的诚字所相应而来。
特定的场态具有某种印记事物能量的功能,在以后又出现同频率的场态时,当时录下的事物及能量便会通过共振释放出来。
在我国西北大戈壁中有一个古战场,千年前的一次风雨雷电大磁场录下了当时一场残酷的战争,以后每逢风雨雷电交加时便有千军万马人喊马嘶的战场杀声,音响效果极为悲壮。
包括周易在内的经文在“出笼”过程中,也录下了当时的能量场的“电磁波”你去无分别心地读它,便是在释放并吸收亘古时期的这种能量场的“电磁波”,读它便是产生共振,共振既久,便可以同这种能量场同化,你的能量便也不可思议地提高了!你要问“有口无心”有什么道理么?这就是“不传之秘”。要读出感觉,读出感情,直读得你泪横飞兮而非哭,走火而非入魔兮;直读得你不象你在看文字,倒是文字拉着你疾行!又比如拳经棋谱,经常闭门操演,功力猛长自己也不知,临时一出招便是杀着。这是因为你的拳术棋艺一直与高层次的师父的套路共振而同化的缘故。
几千年来,易经在隐态中的能量发散着特殊的魅力,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一本书了,如果你相应得好,读它可以开智增慧,搁在身边可以御病消灾……再往下说周易成了巫婆了。
“理解万岁”,我们至少可以从信息与能量的角度来理解易经。易经非常重感情,虽然它从来不感情用事。它欢迎人们充分理解它。你相应它,它也相应你,隐显沟通,能量互补,天人感应,此为媒介。念兹在兹,便生念力。报载一个老外得了胃癌,每天吃一页《圣经》,吃完全书后,病也奇迹般好了。听起来就象是“天方夜谈”故事一样,很有意思的!
故而不求其解的“笨人读易术”,是在酣读中忽略文字的意思,让文字的音在心中鼓荡,从文字的纸面上空看“气”。由文字组成并提供的只是一种显知识,它们上空运行的宇宙大道之气又有谁能看见?气功大师或许能看到,吾等凡夫眼晴瞪得再大也看不到。那其实是要用心来看的。虑大者不计小,视野宽阔者不以字词害意,意到气到,字中有气,气上有神,此乃卦中所潜之妙处也。得意忘言和得言忘义是读易的两种不同旨趣。儒家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佛家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气功家说“有意练功无意出功”,皆异曲同工表达一个“相应对了口,功到自然成”的大诀窍,读到恍兮忽兮,忽然混沌大开!难怪从前私塾先生教学生读四书只管哇啦啦的大声念,从不给他们讲解,读得多了刻在脑中,长大了自然明白受用。那些读过老书的人动辄“子曰”“诗云”,看来很得力于孩提时代“哇啦啦”的“功夫”。当然此为笔者走马乱弹琴,并非唆使诸君都来效法摇头晃脑故作高人状,好象越是懒散越见高似的,此风不可长,只在心上悟。
(本文发表于《太极文化》1997年第4期,以及刘汶德著《卦例点窍》第1章第20页。香港2000年3月出版家事剪影
作者:刘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