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公司起名 / 杂谈八字命术的前世今生-读《禄命传习启示录》笔记

杂谈八字命术的前世今生-读《禄命传习启示录》笔记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公司起名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6 更新日期: 2021-09-17 19:53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八字命术的前世今生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该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国占卜预测文化从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而八字命理(又称“子平法、禄命法”),源于汉朝京房易,历代不断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属于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

  学八字命理,要背阴阳五行生克、十二生旺死绝、刑冲合会,要会起八字、排四柱、定十神六亲、推大运、取格局、查神煞,再使用各种“格局喜忌、调候系统、强弱扶抑”等等体系综合推断流年大运吉凶运势。

  说起来仿佛很简单,真正学起来,好像又不是那么容易,不管是从业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多数都要在查阅古籍上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才能缓步提高实战论命水平。

  这是一种无奈,八字流派,错综复杂,能够经历三百年以上命理典籍才有学习研究的价值,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众多“流派”的古籍里,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体系能够完整留存至今的。

  这其中有几种原因:

  01:成书年代问题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印刷以及书籍保存技术相对落后,运输也十分不便,想要购买命书只能跑到大城市。

  千多年来,随着政权更替,战事频繁,文化运动.......各种古籍可谓饱经风雨,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大多数都以焚毁殆尽,几乎没有多少命理资料能够完整保存至今。

  另一种原因是许多命学资料属于师徒或五术家族世代相传吃饭的秘诀,即便有‘秘本’也不会轻易示人。

  实际上宋代早已有完整论命体系,略举如下:

  宋太祖公元960年---元世祖1280年,期间320年时间,宋史记载所存余的禄命书,书目计有:

  《李遂通-玄三命论-三卷》《李燕-三命福-一卷》《又三命诗-一卷》

  《三命九中歌-一卷》《大行年-推禄命法-一卷》《三命杀历-一卷》

  《孟遇三命诀-一卷》《禄命人元经-三卷》《禄抉经-三卷》

  《五行贵盛生月法-一卷》《五行消息诀-一卷》《珞琭子-五行疏-十卷》

  《纳禽宿经卷》《廖惟馨-星禽历-一卷》《罗宾老-五行定分经》

  《洪范辟金训-一卷》《杜百子-禽法-一卷》《占课禽宿-情性诀》

  《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一卷》《凝神子-五行-命手鑑-一卷》

  《三命大行芋入局-一卷》《五叔政推太岁行年吉凶一纪-一卷》

  《演拿法:七曜气神星-禽演神-三卷》《司马先生三十六禽歌-一卷》。。。。。。

  至今尚存者,仅有《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一篇,收录于《四库全书》。

  02:作者社会背景不同

  论命群体也有很大区别,例如:唐代几乎只有达官贵族才会论命,以禄、寿为主;而至宋代论命,范围就已经降至一般平民,变成柴米油盐日常伦理之情了。

  再比如清代《子评真诠》作者沈孝瞻氏是进士出身,本身就是官员,不存在温饱问题,日常所接触者也多是非富即贵,书中建立“八格喜忌”系统,也是追求“名利富贵”,而无百姓日常关心的“衣食住行、养家糊口”琐事。

  而民间《滴天髓阐微》《穷通宝鉴》等书作者,多是民间命师,面向是普通老百姓,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许多普通人的八字压根没有《子评真诠》里所谓的“格局”,也根本没有“名利富贵”可言,“格局派”应用于上层社会很适合,若拿来用于温饱小康水平的八字,知识体系尚且不够。)

  03:八字命理传承问题

  不光是现代人,明清时期的命理书籍作者也不一定清楚八字体系当初到底是如何建立的。

  且古代文化教育,并不像今日这般普及,一百个人里,可能只有五六个人能够读得懂命理书籍,古代读书人的主要目标是考取功名,例如一旦考中进士,就能光宗耀祖,到死都是进士。

  除了少量达官贵族因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命理研究以外,命卜相之术多是落魄文人谋生的一种手段,或者是五术世家家传的饭碗。真正的考据、研究工作很少有人去做(元代近一百年历史中,几乎没有一本命理典籍问世)。

  现代普通人学习命理,不外乎《渊海子平》《三命通会》《子评真诠》《滴天髓阐微》《穷通宝鉴》《神峰通考》等书,我们首先要清楚,这些命理典籍里的知识体系,并非全部由作者建立,作者所做更多的是收集编撰校对工作,这些书籍对于命学源头也少有提及。

杂谈八字命术的前世今生-读《禄命传习启示录》笔记

杂谈八字命术的前世今生-读《禄命传习启示录》笔记

  学过几年八字命理的人,多少都会思考一些问题,例如:

  “命学”起源于何时?

  为什么要排“四柱”?

  为何以“日干”为主?

  天干地支系统是何时建立?

  “支藏天干”又是谁规定的?

  八字五行生克的关系是从何处得出?

  大运为什么要从月上起?

  “十二生旺库”强弱系统又是谁设定的?

  八字命理“神煞”是哪里来的?

  虽然现代社会文化对于命理学术以“玄学”分类,但我们还是应该理性思考,历史上不会突然冒出来一位神仙,凭空创造了这么多的知识。

  八字命术发展至今,每一次变化,每一种新的系统加入,几乎都是以几百年为单位,大量智人参与实验,不断进行知识整合的结果......

  这里按照梁湘润先生的研究成果,分别来对上述问题做出解释。

  一:“命学”源于何时

  石器时代至今,人类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在预测“吉凶”,不过尚没有“运势”这个名称,

  预测学有三个因素:

  1.一切吉凶根本形成条件是在于客观主观两者都会变。

  2.变是可以带来对个人有利、无利的结果。

  3.预测吉凶,就是预测客观是如何变。

  人类在三万年以前,就已经知道“三变”

  1.“天变”三万年以前,人类就知道北极星是不动的,其他的星辰,依目前的表达方法,即是“十二宫天星”是有规则的在转变,而取其周期,就是预测学的开始。

  2.“地变”新时期时代,就知道洪水暴涨,或山崩地裂之后果,能预测动、植物的生长、衰减期限。

  3.“人变”最简单的事,就是“生、老、病、死”。

  今日之阴阳师、命理师、风水师,在当初总称为“祭师”。

  在稍近一些的历史文化中,“命学”又分作两个阶段:

  01先秦以前时代

  “命”是天命,自然界与客观的结果。

  先贤曰:天命,拒之为不详。

  02汉以后的时代

  “命”是指个人重要事项,不能为人自由所选择者(例如你无法选择父母、出身、性别、智商、性格、长相等等事项),曰“命”。

  也即是盛行至今日的“运势“”,主旨大约是“妻、财、子、禄、寿”。

  运势是预测的一种,而预测不一定是运势,其它例如阳宅、阴宅,择日,斗数,子平,相术,托梦,抽签,或是西方的塔罗牌,星座,血型,指纹,等等这些,在世界各地,随当时当地每一个人不同的身份和遭遇,都有着未必相同的推论命运的方式。

  这里我们且讲讲八字运势,八字运势的原始推理,是以五行干支、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为基准,核心法则是“京房易”,由卦干支、五行规则为基础发展而来。

  历史进程

  汉代

  命理属于“五行卦”,以东汉“管珞”为主,完全是“卦”易系统中。

  隋,唐时代

  理论受萧吉《五行大义》影响,有干支“生旺库”之说,依附“择日法”,代入大量神煞,又受民俗五行家影响,代入“刑冲合会”,“干支”完全取代“卦象”。

  唐宋之间

  八字论命的“体、用”始终徘徊在

  A.京房---宝义制伐专(克入克出);

  B.太玄-----就是扬雄-纳音数,至明代仍不能完全脱离“纳音”。

  C.星盘-----是属于道家系统,理论是“星盘十二宫”对合“神煞”在各宫的统计,(参考《张果星宗》)即是今日“紫微斗数”母法。

  宋代

  《珞琭子》已经明确建立“大运”的概念,宋代末年命理已经发展至有“大运、流年”的阶段,可惜宋代命理典籍佚失太多,许多知识体系出现断层,后世不得不重新建立新的论命体系。

  明代

  依《黄帝内经》取[五行------强、平、弱],依京房“纳音五行”扩张至“十天干”,直接配入萧吉的[十二生旺库]依[火珠林]等第二代[京房卜]----[爻]与[四柱],比照出年限(如年柱管1-15岁,月柱管15-30岁,日柱管30-45岁,时柱管45至死亡。)依[河图五行]直接贯通[天干地支],完全摆脱纳音五行、十二宫、神煞减到最低标准(能不用就不用)。

  以日代年,首创“支藏天干”,有“十神”“格局”之说,今天的命学,在实际应用上,只延承至明代的“支藏天干”。

  清代

  依[黄金策]卜卦之[用爻]改为[用神],合用于[格局与日主]之间,废“小限”而用“运”。

  二:为什么要排“四柱”

  八字命理脱胎于汉代“京房易”,京房易占卜,以“世、应”爻为主,加上“间爻”,正好为四位,八字论命取其“四”之规则。

  三:为何以“日干”为主?

  宋元论命以年时为主,至明代嘉靖以后才转换为日干为主,属于知识体系演化,在此不详述。

  四:天干地支计时系统是何时建立?

  据传,轩辕黄帝时期即已建立完备的干支纪年、计日体系,至今未曾中断。

  汉代初,一直用《颛顼历》,但其有一定误差,又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至汉代,历书古法多已失传,西汉武帝时期,根据司马迁建议,对历法进行改革,根据实测天象结果,制定了“太初历”。

  注,“太初历”提案于公元前一百一十年至一百零五年,定案于公元十四至十八年,历时一百三十年,据说当时征集了全国各地的天文学家,历时三十多年进行观察和校验,才确定了稳定且成熟的“太初历”。

  另,我国历朝历代皇帝只是换年号,而从不敢对纪年的天干地支进行修改。这里要明白,天干地支系统并非未八字论命而立,八字论命只是借用干支计时系统,以确定人出生时间信息。

  研究八字命理,任何与干支五行有关者,只宜上朔至西汉。

  五:“支藏天干”又是谁规定的?

  约是明代初期,放弃“纳音五行”,转用萧吉《五行大义》“十二生旺库”系统,历经上百年,逐渐完善支藏天干体系,形成今日的,日干为主,月令取格局......

  六:五行生克的关系是从何处得出?

  我国自石器时代,就已经对天体(黄道二十八宿)运转规则,有了很具体的观察记录,但以“五行星”而言,当时不是称之为“金、木、水、火、土星”,而是称之为:

  水星-----镇星,木星-----岁星(即太岁地支),火星-----荧惑,金星-----太白,土星-----辰星。

  五行起源,据有史可载者,是《黄帝内经》五行运大论,即是五行星之运转。运转并不是单纯的“行星运行轨道”,而是指在轨道运行之时,对地球发出一种光波(或者说引力、磁场)。

  当时尚没有天干地支,也没有卦象可以算出方位,而是用石器时代最原始的“二十八宿”。

  至汉代,始有“浑天仪”,不必一定要用“二十八宿”,而采用“八干四卦,十二地支”。“浑天仪”经过演进,即是如今“罗盘”的二十四向。

  八字命理的五行生克,则是出自于“京房易”系统“宝义制伐专”,沿用至五行生克,以主宾关系而言,即是“我生、生我、我克,克我,同我”的关系。

  七:大运为什么要从月上起?

  八字命理俗称月柱为提纲,实际上四柱所管年限以及起运皆由“京房易”所出。

  “天元赋”(原文及原注):

  一生之祸福,需言三限之枯荣;

  注释:“三限”,初爻管五年,二爻管五年,三爻管五年,每爻皆五年;

  六十四卦,上下二卦各管十五年;

  支卦亦管三十年;

  却看[爻]上无[限],一年一位,数至[寿终],-----这里指[流年]。

  六爻卦,上下两卦,各管十五年。

  内三爻管十五年,遇吉神则大人荫庇;

  若[动爻]值于[鬼杀](即八字里的官杀),自幼多灾多难。

  (这里即是指“官杀”逢冲刑。)

  外三爻管十五年,遇凶神则小辈欺凌;

  十六至三十岁,见[官鬼]发动,多遭小人侵侮。

  要知发福发财,支卦内三爻为主宰;

  若欲断生断死,支卦外三象为“提纲”。

  (此即是八字命理称“月柱”为“提纲”的原始依据。“冲提大运”视作大凶之运。)

  后卦如凶杀,前爻[世]上,重寻一年一位-----细推详:万死万生,从此诀。

  六旬以上,从[前卦]世爻,一年越一位,至[寿终]。(流年观寿终)

  按天元赋经文与原著,既可以证明,八字命理之“运、限、流年、大限”,以及四柱每一柱管十五年之[年限],其出处都是“京房易”卜卦。

  八:“十二生旺库”强弱系统又是谁设定的?

  出自隋朝萧吉《五行大义》。

  (百度百科:该书不仅是隋以前传统五行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研究中国整部五行思想发展历程的必读之书。)

  (与今日十二生旺库略有差异)

  九:八字命理“神煞”是哪里来的?

  [神煞]是通用于阴阳学术之中,自《淮南子》至《协纪辨方书》为止,历时达两千年之久,历经各种禄命法演变,参与每一个时代的堪舆术。今天任何一种阴阳学术,都离不开[神煞学]。

  神煞吉凶,不在于“字义”,而在于与日主的生克关系。神煞五行克日主五行,则做凶论。

  神煞并不是八字命理的产物,神煞不是“凶神、恶煞”,而是指“神”藏“煞”没-----一种不受人控制的隐性性格。

  神煞总数是五百二十五中,属于“择日法”系统。最具体的记载是清代《协纪辨方书》。

  八字命理神煞常用者仅十几种(孤辰、寡宿、天、月德、天乙贵人、亡神、劫煞、大耗、桃花、驿马、华盖、学堂、等等......)。

  以下用梁湘润先生原文来做总结。

  [禄命法]的形成,时代约是在东汉末年,其时已离开[京房]近五百年了,原本卜筮皆已经由[京房]------[干支五行卜]所取代。加以汉代升平盛世四百年之久,几乎是儒家一枝独秀。

  卜筮的范围,逐渐由简单问一事------“疑”而后“卜”演进至--------凡有关人生之伦常,一定会发生之事(如:谋生、结婚......)等,不是“疑”吉凶,而是不可避免之过程-------即是古人之[天命],转移至[人命]。

  [禄命法]不是某一位人士,另创出来的新法,而是[卜筮]人士,自己所延伸出来的[新思维,新组合]。

  最初

  A:只是依[择日]之神煞------三合、六合、冲、刑、贵人。

  B:合入[京房]------宝、义、制、伐、专-------伦理化[妻、财、子、父......]

  C:卜之[日、时]化扩大至[月、年]。

  D:[一爻论]演为[六爻论]。

  E:舍弃------周易的[卦合]------全面[干支、五行......]化。

  西汉时代------四百年来,学术人才辈出,西汉是追寻[先秦]时代之[遗存文化],东汉则是再度以已经寻到的[先秦]文化,再予以组合发扬成------独立的[汉学]。

  一爻至六爻论

  若以今论昔,比如:问财之卜,所卜出之卦六爻皆无财爻,则可以视之为否定的。

  若所卜出之卦有财爻,则看此爻在世、应干支有无冲克日、辰,而定吉、凶,远、近,这是一般性之常法......

  西汉四百年来,人才济济,有些“智人”发展出一项新的思维,即是一个卦有[六个爻]------问事只用了其中一个爻或两个爻,另外尚有四至五爻闲置。这闲置的五个爻-------一样也有[妻财子禄],一样有[干支、五行]。

  如此是否可以由[卜疑]到[预测]未发生之事?

  由此一念,而产生出------“卜卦问一件事”,延伸出“预测一生每一件事”,如此,[禄命预测学]就此成[胚胎]。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