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字意义
杵字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形声字,从木午声,其本义是指舂米的棒槌。在古代文献中,如《说文解字》和《易·系辞》传中都有明确记载。例如,《说文》提到“杵,舂杵也。”此外,“杵”还可以指捶衣用的短木棒、筑墙时填实泥土的棒槌以及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
2. 字读音和五行
读音: 杵的拼音是chǔ。
五行: 根据汉字五行属性分析,杵属“木”。这是因为杵的部首为“木”,并且其形态与用途多与木质工具有关。
3. 起名中的意义
在起名时,“杵”虽然不常见,但可以象征坚韧、朴实以及不屈的精神。由于杵的主要功能是用来捣砸或作为支撑工具,因此名字中含有此字的人可能被认为具有踏实、稳重的性格特质。然而,现代姓名学中较少直接使用该字命名,更多时候会考虑其文化背景及寓意。
4. 字典说明(详细解释)
字形结构: 杵为上下结构,由“木”和“午”组成。
笔画数: 总共有8画。
释义:
- 作为一种农具,用于舂米。
- 古代用于捶打衣物的小木棒。
- 建筑施工中用来夯实土壤的器具。
- 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形状的武器。
此外,作为动词,“杵”表示捣、砸的动作。
5. 中国古典解说(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根据《说文解字》,杵被定义为“舂杵也”,即专门用来加工谷物的工具。而在《广韵》中,则进一步强调了它的实际用途:“筑谓之杵。”
《礼记·杂记》中有记载:“杵以梧。”注释指出这是为了捣碎物品所使用的工具。另外,在《前汉·天文志》里还提到了彗星被称为“天杵”,赋予了这个字更加神秘的天文含义。
6. 相关诗词内容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关于“杵”的描写:
-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田家杂兴诗》写道:“秋山响砧杵。”描绘了一幅秋天山间响起捣衣声的画面。
- 李白《静夜思》虽未直述“杵”,但其意境与古人夜间活动相联系,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其中也可能包括使用杵进行家务劳动的情景。
7. 成语相关
含有“杵”的成语不多,但以下几条较为常见:
- 杵臼交: 指不嫌弃对方贫贱而结成的朋友关系。
- 断木为杵: 原指制作简单工具的过程,后来引申为创造条件克服困难。
8. 组词示例
以下是包含“杵”的一些词汇:
- 杵臼
- 杵声
- 杵头
- 杵杖
- 降魔杵
- 筑杵
- 砧杵
- 杵击
- 杵捣
- 杵磨
- 杵锤
- 杵杵
- 杵棍
- 杵棒
- 杵子
- 杵件
- 杵柄
- 杵端
- 杵杆
- 杵节
9. 总结
通过以上对“杵”字的全面解析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个实用性强的文字,而且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尽管现代社会中“杵”的实际应用已大大减少,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