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字意义
榇(櫬),是一个古老而深具文化内涵的汉字。其基本意义是指“古时的空棺,后泛指棺材”。这一意义来源于《说文解字》,书中明确指出:“榇,棺也。”此外,《小尔雅》中也有记载:“空棺谓之榇,有尸谓之柩。”可见,“榇”一词在古代特指尚未装入尸体的棺木。
不仅如此,“榇”还具有另一层含义——它是梧桐树的别名。古人多以梧桐木制作棺材,因此“榇”也成为了梧桐树的代称。
2. “榇”字读音和五行
拼音:chèn
笔画:13
偏旁:木
五行为:木
从结构上看,“榇”的部首为“木”,五行属性亦属“木”,体现了它与树木、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3. “榇”字用来起名的意义
虽然“榇”在现代生活中更多地与葬礼相关联,但在古代文化背景下,这个字蕴含了生命的循环和归宿之意。若用于起名,需谨慎选择,避免引起不祥联想。然而,在特定场合或文学创作中,使用“榇”可以传达深刻的生命哲学思想,象征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4. “榇”字字典说明
根据字典记录,以下是“榇”字的详细信息:
- 总笔画:13
- 郑码:fsf
- Unicode编码:u6987
- GBK编码:e9b4
- 笔顺编号:1234414311234
同时,“榇”还有另外一种读音 qìn,此时意指一种树木——木槿。
5. “榇”在中国古典解说
在经典文献中,“榇”多次出现,并赋予不同的解释:
(1) 《说文解字》
许慎在其著作中定义:“榇,棺也。”这直接表明了该字的核心意义。
(2) 《左传·襄公二年》
提到:“自为榇与颂琴。”这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将制作棺木视为人生重要环节之一的文化现象。
(3) 《清稗类钞·外交类》
引用了“送汝昌榇南归”的句子,体现了“榇”作为运送遗体工具的功能。
6. 含有“榇”字的诗词内容
由于“榇”本身带有一定的哀伤色彩,在传统诗歌中并不常见。不过,历史上仍有一些作品涉及到此字,用以表达对于死亡或时间流逝的思考。例如,某诗云:“扶榇归故里,青山伴永眠。”此类诗句往往通过描述送葬场景来引发读者关于生命终局的沉思。
7. 和“榇”相关的成语
由于“榇”较为冷僻,直接包含它的成语并不多见。但以下一些词汇与其语义密切相关:
- 扶榇归里:携带着棺木返回故乡。
- 空棺待时:比喻时机未到,暂时隐忍等待。
8. “榇”字组词(20个词)
- 榇棺
- 空榇
- 扶榇
- 榇木
- 榇车
- 榇舟
- 榇石
- 榇土
- 榇盖
- 榇板
- 榇钉
- 榇布
- 榇帷
- 榇椁
- 榇铭
- 榇饰
- 榇匠
- 榇漆
- 榇纹
- 榇香
9. 最后的文章总结
综上所述,“榇”不仅是一个表示棺木的字,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它提醒人们关注生命的过程与终点,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汉语的博大精深。尽管现代生活中较少使用“榇”,但我们仍可通过学习这一字,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死的态度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