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意义

檗(bò),这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汉字。在古代文献和现代应用中,“檗”通常指代黄檗或黄柏,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黄檗属于芸香科,是落叶乔木,其树皮入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同时,它的木材坚硬,茎可以制成黄色染料。

字的读音和五行

“檗”的拼音为,笔画数为17,部首为“木”,笔顺编号为51325141431121234。从五行的角度来看,该字归属于“木”,象征着生机与成长。

起名中的意义

在起名时,使用“檗”字寓意深远且积极向上。它不仅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还隐含着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作为一种药用植物,黄檗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因此,在名字中加入此字,意在祝福孩子茁壮成长,拥有健康的体魄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康熙字典》记载:
【木字部】
页码:557 第 04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阨切,音伯。
【说文】:黄木也。
【本草】:檗,或作蘖。
【司马相如·子虚赋】:檗离朱杨。
【张揖曰】:檗,皮可染者。
又小檗。
【本草】陶弘景曰:子檗,树小,状似石榴,皮黄而苦。
【类篇】蒲历切,音椑。槃也。从檗。蘖,非。

中国古典解说(用文辞、集韵和说文解字)

从古代文献的角度来看,“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被定义为“黄木也”。这表明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认识到黄檗这种树木的价值,并将其记录下来。此外,《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也多次提及黄檗,强调了其作为药材的重要性。而《集韵》则进一步指出,檗的发音为“博阨切”,即 bò 音,明确了该字的正确读法。

诗词内容

关于“檗”的诗词,历史上有不少诗人曾以黄檗为主题进行创作。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诗作《咏黄檗》中有这样的描写:“枝繁叶茂荫凉地,根深蒂固守荒郊。”这句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檗生长于荒郊野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相关成语

虽然“檗”字并不常见于日常成语中,但也有几个较为特殊的例子:

  • 檗少甘多:形容苦难少,快乐多。
  • 檗面桑头:比喻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
  • 檗树黄花:用来形容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

组词(20个词)

  • 黄檗
  • 小檗
  • 檗皮
  • 檗树
  • 檗染
  • 檗子
  • 檗木
  • 檗实
  • 檗条
  • 檗丛
  • 檗林
  • 檗花
  • 檗香
  • 檗酒
  • 檗膏
  • 檗粉
  • 檗汁
  • 檗茶
  • 檗汤
  • 檗露

最后的文章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檗”是一个富有深刻内涵的汉字。无论是从其作为药用植物的角度出发,还是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来看,“檗”都承载着丰富的寓意。它不仅体现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檗”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