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报”的含义解析

报(報)是一个多义词,其主要释义如下:

“报”在汉字中属于水部,笔画数为7,偏旁为“扌”,读音为bào。它源于金文的会意字,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边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fǔ)”。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为断狱、判决罪人。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历史上,“报”有多种用法,例如:

  • 同本义:判决囚犯。如《汉书·胡建传》中提到“辟报故不穷审。”;《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韩非子·五蠹》中说“报而罪之。”。
  •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或信号:如《淮南子·精神》中“列子行泣报壶子。”;《吕氏春秋·权勋》中“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史记·项羽本记》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报答、报酬:如诸葛亮《出师表》中“欲报之于陛下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欲略上报。”。

“报”字在起名中的意义

在起名中,“报”字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 报恩与回报:表达感恩之情,意味着孩子将来能够知恩图报,懂得回馈社会和家人。
  • 公正与正义:作为断狱、判决罪人的古义,寓意正直、公正。
  • 信息传递:传达、报告等义,象征着沟通顺畅、消息灵通。
  • 文学与新闻:如“报告文学”、“报纸”等,体现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报”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解说

根据《说文解字》,报(報)字的解释为: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楮??))”。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在古籍中,“报”不仅用于司法领域,还有其他广泛的应用:

  • 报囚:判决囚犯(《后汉书·鲁恭传》)。
  • 报答:报答恩情(诸葛亮《出师表》)。
  • 报仇雪恨:打击仇敌,解除怨恨(《水浒全传》)。
  • 报效:为国家或他人竭诚效力(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

与“报”相关的成语

“报”字在汉语成语中有丰富的内容,常见的成语包括:

  • 报本反始:不忘根本,归功于源(《礼记·郊特牲》)。
  • 报喜不报忧:只报好消息,不说坏事情(韦君宜《参考资料》)。
  • 报仇雪恨:打击仇敌,消除仇恨(《搜神记》)。
  • 报应不爽:指善恶必有相应的结果(佛教语)。
  • 报复私仇:因个人怨恨而进行报复(《过秦论》)。

“报”字的相关诗词内容

“报”字在古代诗词中也有丰富的体现:

精忠报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闻鸡起舞:出自刘琨《赠祖逖》,描述了古代将领闻鸡鸣即起舞练武,准备报效国家的情景。

报君黄金台上意: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表现了诗人希望得到君主赏识的愿望。

“报”字的组词示例

以下是“报”字的一些常用词汇及其含义:

  • 报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向公众报告新闻。
  • 报捷:报告胜利的消息。
  • 报偿:报答和补偿。
  • 报到:向有关部门报告自己已到。
  • 报德:对别人给的好处予以报答。
  • 报恩:报答所受到的恩惠。
  • 报国:为国家竭诚效力。
  • 报复:古时指报恩或报仇,现指报积怨、愤恨。
  • 报春花:一种春天开放的花朵,常用于诗歌中比喻美好的事物。
  • 报税:向税务部门申报并办理有关纳税手续。
  • 报亭:专门卖报刊杂志的小店铺,外形像亭子。
  • 报童:在街上卖报的儿童。
  •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尽力。
  • 报警: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紧急信号。
  • 报账:向主管人员报告款项的使用情况。
  • 报喜:报告喜讯。
  • 报丧:把某人去世的消息通知亲友。
  • 报章:报纸的总称。
  • 报单:运货报税的单据。
  • 报信:把消息告诉他人。
  • 报案:向公安或司法机关报告发生的案件。

总结

“报”字在汉语中不仅是一个常用的动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无论是从司法角度的断狱判罪,还是从情感层面的报答恩情,以及现代社会中的新闻传播,“报”字都蕴含着丰富而多样的意义。

在起名方面,“报”字可以赋予名字以正义、感恩和责任感的意味,使名字更富有深意。同时,在诗词和成语中,“报”字也常常用来表达忠诚、勇敢和坚定的决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