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意义

败(敗)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汉字,其古字形为“敗”,属于现代汉字中的简化字。该字由8画组成,部首为“贝”,拼音为“bài”。根据《说文解字》等古籍记载,“败”字从“贝”和“攴”两个部分会意而成,其中“攴”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表示用手持棍击鼎的动作,本义是毁坏、搞坏。

字典说明(详细解释字典中的说明)

根据古代文献如《说文解字》、《诗经》及《吕氏春秋》等,对“败”的解释如下:

  • 败,毁也。——《说文解字》
  • 无俾正败。——《诗·大雅·民劳》
  • 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淮南子·说林》
  •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吕氏春秋·尊师》
  •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
  • 败家丧身。——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在日常使用中,“败”主要用来形容失败、战败或搞坏事情等情况。例如:残兵败将、成败在此一举、打败敌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等。

起名解析

由于“败”字的负面含义较强,通常不建议用于人名中。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如果结合其他积极正面的字眼,则可以表达出克服困难后取得胜利的意义。例如:“克败”可理解为战胜失败;“败毒”则是指中医术语中的清热解毒。

读音和五行

败(敗)的拼音为bài,五行属性为水。笔画数为8,部首为“贝”,笔顺编号为25343134。

诗词内容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败”常被用来描述战争失败、事业挫败或自然景物凋零等情景。以下是几首含有“败”字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
行行傍篱落,忽见寒梅树。
——明·张岱《西湖梦寻》

成语集合

“败”字作为构成成分出现在许多成语中,以下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

  • 败兴而归:形容怀着高兴的心情去做某事,但因遇到意外情况而扫兴地返回。
  • 败军之将:指打了败仗的将领,比喻没有资格谈论勇敢的人。
  • 败絮其中:外表看起来很好,实际上里面却是破旧不堪,形容虚有其表。
  • 一败涂地: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收拾的局面。
  • 屡败屡战:虽然经常遭受失败但仍继续努力不懈。
  • 败绩狼藉:形容军队溃败后的惨状。
  • 败坏门风:损害家族或组织的良好风气。
  • 败走麦城:比喻英雄末路时的悲惨遭遇。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形容外表华丽,内部却很糟糕。
  • 成败得失:指成功或失败的结果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或损失。

组词示例

以下是包含“败”字的一些常用词汇:

  • 败北:指战败逃跑。
  • 败诉:法庭审判中失利的一方。
  • 败退:撤退或后退。
  • 败笔:书法、绘画或文章中不好的一笔。
  • 败绩:指战争或其他方面的重大失败。
  • 败露:阴谋被揭露出来。
  • 败兴:因为意外的事情使心情变得低落。
  • 败草:枯萎的草。
  • 败毒:中医术语,指清除体内的毒素。
  • 败火:中医术语,指消除体内过盛的火气。
  • 败絮:破旧的棉絮。
  • 败叶:落叶或者枯叶。
  • 败落:由盛转衰的过程。
  • 败亡:国家灭亡或覆灭。
  • 败家子:任意挥霍家产的人。
  • 败类:败坏社会公德的人。
  • 败局:指失败的局面。
  • 败馁:形容军队士气低落。
  • 败道:导致失败的原因或方法。
  • 败像:失败前的征兆。

总结

综上所述,“败”字不仅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而且广泛应用于各类文献和日常生活中。它既表达了失败、破坏的概念,也包含了对抗、解除不良影响的意义。尽管如此,考虑到其负面含义,在命名时需谨慎处理。通过了解“败”字的各种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独特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