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文字意义
霭,汉字,读作 ǎi,总笔画为19,部首为雨。该字是一个形声字,从雨,谒声,本义指云气。
在古代文献中,“霭”多用来描述云雾缭绕、轻盈飘渺的景象。例如,《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中的“倾云结流霭”,《雨霖铃》中的“暮霭沉沉楚天阔”,以及《时运》中的“山涤余霭,宇暧微霄”。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霭”字的文学美感,也反映了其在自然景观中的独特魅力。
二、“霭”字读音和五行
“霭”字的拼音为 ǎi,属于阴平声。根据五行理论,“霭”字属木,因为其部首为“雨”,而水能生木,因此带有水属性的“雨”部首自然与木相联系。
三、“霭”字用来起名的意义
“霭”字因其优美的意境和良好的寓意,在起名时十分受欢迎。使用“霭”字取名,往往寄托了父母希望孩子像清晨的雾气一样清新脱俗、温柔细腻的心愿。同时,“霭”字还含有朦胧、神秘的意味,能够给名字增添一份诗意和想象空间。
四、“霭”字字典说明
在字典中,“霭”字的解释如下:
- 本义:云气。形声字,从雨,谒声。
- 引申义:
- 同本义。如《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中的“倾云结流霭”。
- 烟雾;蒸气。如唐代王维《终南山》中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形容词,云雾密集的样子。如宋代苏轼《题南溪竹上》中的“山头霭霭暮云横”。
五、“霭”字在中国古典解说
在《说文解字》中,“霭”字被解释为“云貌”,即云气的样子。在《集韵》中也有类似的解释,强调了“霭”字所描绘的云雾缭绕的景象。《文选》等古籍中对“霭”的使用,则更多地体现了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价值。
六、“霭”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霭”字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以下是一些经典诗句:
- 《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倾云结流霭。”
- 宋代柳永《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 东晋陶潜《时运》:“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 唐代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 宋代苏轼《题南溪竹上》:“山头霭霭暮云横。”
七、“霭”字相关的成语
虽然“霭”字在成语中不如其他常用字那样频繁出现,但仍有几个与其相关的成语:
- 霭如春日:形容人或事物和蔼可亲,如同春天的阳光。
- 霭然仁者:形容人的品行如云雾般温和,充满仁爱。
- 霭霭春光:形容春天阳光明媚,景色宜人。
八、“霭”字组词
以下是一些以“霭”字开头或包含“霭”字的词语:
- 霭霭
- 暮霭
- 云霭
- 烟霭
- 霭气
- 霭然
- 霭色
- 霭霭云霞
- 霭霭春光
- 霭霭朝云
- 霭霭青云
- 霭霭春晖
- 霭霭秋云
- 霭霭春烟
- 霭霭暮烟
- 霭霭轻烟
- 霭霭轻云
- 霭霭祥云
- 霭霭和风
- 霭霭朝霞
九、最后的文章总结
“霭”字作为一个富有诗意的汉字,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其独特的魅力。它象征着云雾缭绕、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景,同时也蕴含着温柔、神秘的意象。无论是用于起名还是日常使用,“霭”字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联想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