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测字小故事四则
书生测字
有一个书生,在参加乡试前,写了一个‘串’字请测字先生推算。测字先生恭喜他说:‘你不仅乡试报捷,连京试也能高中。因为“串”字正暗合了两个中;另外有一个书生在旁听到了,也写了一个“串”请测字先生推算。测字先生看了,皱着眉说:‘你不但科举无望,而且还会生病。’这个书生不解,大骂:‘凭什么他写了个串,你说他要连中;而我同样写了个串,你说我要生病?’测字先生解释道:‘刚刚那个人是无心而写,所以能双试连捷,而你是有心而写,‘串’字下加个心字,就成了患字,所以你要生病了!’后来果然应验。
同样的事情,同样的一个字,有心去做和无心去做,因果是不一样的。有心做事与无心做事地因果不同。
曾国藩拆字
曾国藩在京为官时,常微服到民间暗访。有一天早朝回来,他又脱去官服,换上便装,独自从花园地角门走出去,来到街口,遇见有一运势摊,卦旗上写着测字看相四个大字。曾国藩一时兴起,便向那运势摊走去。运势先生见来了客人,忙起身打招呼:这位客官,您是看相,还是测字?
“测字。”曾国藩不假思索随口回答。
“请客官赐字。”运势先生打开砚台,递过毛笔。曾国藩提笔蘸墨,在纸上一挥而就写了个“人”字,随即将笔搁在砚台上。没料想那笔没搁稳,竟从砚台上滚落下来,停在刚写的字上。
运势先生一看,大吃一惊,又抬头打量了一下曾国藩,赶忙谦恭地施礼道:“曾大人,恕小人无礼,敢问大人问的什么事?”
曾国藩一怔,没想到这人能识破自己的身份。但他表面不露声色,淡然一笑,道:“本人无事,只随便看看。”
“那好,不远送大人。”运势先生不再多问,机敏地拱了拱手。
曾国藩回到家中书房,仍想着刚才地事:那运势先生与我素未谋面,如何能识破我的身份?是果真有过人才智,还是胡猜瞎测、歪打正着?于是,他把府中师爷叫来,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话说那运势先生见曾国藩走远,心里着实吃惊不小:当朝重臣微服测字福是祸?正思忖间,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绫罗绸缎地人,带着两个随从来到摊前。那人一下马,便大声吆喝:“让开,让开,大爷要测字。”未等运势先生开口,就抓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画了一个“人”字,随即把笔扔在纸上。运势先生看了来人一眼,冷笑一声:“小子莫在这里狐假虎威,回去好好侍候你的主子。像你这般莽撞无礼,小心主人给你苦头吃。”那人见运势先生戳穿他的底细,顿觉脸上无光,赶忙带着随从灰溜溜地走了。
过了不到一个时辰,摊前又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那汉子虽衣着光鲜,但面色灰暗,两眼无光,行为猥琐。运势先生问明来人要测字,便递过毛笔,要他写在纸上。“我没读过书,不会写字,口述可以吗?”
“那你要测什么字?问什么事?”运势先生问道。
“我想测个人字,问现在的吉凶。”
运势先生点点头,对汉子说:“按你刚才报地字来看,你的祸事并未脱身,还有牢狱之灾。”
来人一听,大吃一惊,赶紧转身走了。
暮色将近,运势先生正要收摊回家,过来一位清瘦老者。老者自称是曾府地师爷,说曾大人请先生到府上一叙。运势先生看来者似无恶意,心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便随师爷来到曾国藩府第。
在书房里,曾国藩笑着对运势先生说:“本官今天上午到先生摊上测字,先生是如何看出本官身份的?”
运势先生躬身答道:“小人不才,说出来大人莫怪。大人来测字时,我看大人气宇轩昂,威仪不凡,已有几分敬意。大人所写人字,刚道有力,正是广为传颂地‘曾体’。那笔滚落下来,横在人字上,正暗合‘大人’之意。另从大人讲话口音来看,定是湘籍官员中曾胡四位大臣中的一个。再根据大人地年龄和百姓对大人相貌的描述,因而敢斗胆确定是大人无。”
曾国藩听了,连连点头。又说:‘后来又有两人到先生摊上同测人字,实不相瞒,皆为我所指派,一为府里当差的师爷,一为牢里在押的犯人,不知先生又是如何识破他们的?’
运势先生答道:“那师爷虽穿着华贵,又有随从在后,但其举止粗鲁,缺少教养,所写之字歪歪斜斜,绝非读书做官之人。尔后笔搁纸上,恰巧竖在人字中间,形成一个小字,暗喻来人出身卑微,因而断定他是官府衙门里的奴才。至于那个犯人,小人见他精神萎顿,面目无光,远处又有两个捕快盯着,因而推测他是个在押的犯人。另外该人不会写字,只口述一个人字。口里加人,岂不是一个囚字,据此可作出判断。”
曾国藩听了,心里暗暗佩服运势先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曾国藩向来是个爱才之人,见运势先生机敏过人,便把他留在府中作了清客。
五鬼运财
话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捡到了一本关于风水之术的书,随便学了学就装成很懂的样子给别人看风水,其实无非就是照书所搬,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帮别人葬。
要知道一坟、二屋、三八字,这阴宅风水是相当重要的,不过起效很慢,所以自己按书上所写,给人看了十年的风水都是懵懵懂懂,直到十年后才慢慢开窍:这风水之说到底灵不灵,去看看那些被自己葬过人的子孙不就行了?!”
他这一看不得了:被自己按书所搬葬过的坟地果然都是吉地,坟主的后代非富则贵。这个风水师一看心里不平衡了,这书既然这么灵,那我为什么不找一块寅葬卯发的吉地把自己父母迁坟葬了呢?
于是他又花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在一条深河中找到了一地,这地虽好,葬下去后人可以寅葬卯,可它位于深河之中,非要一个水性好的人才能办到。这风水师急得围着河直转悠,口角都长了泡泡。这时一个渔人来了,看到他的口角起泡,以为他是口渴如此,替他倒了一杯水,在里面放了一点锯屑。风水师看到了很生气“心想你这不是消遣我?,不给水给我喝也就算了,竟在里面放了锯屑。”不过现在葬坟的事重要,当下按着火气问渔人这附近可有水性好的人。渔人问他想干嘛?自己成天打渔,水性也算不错。
风水师本来不想告诉他这龙口吉地的事,不过自己父母的骨灰非要他送下去不可,只得实话实说,末了骗这位渔人说:把骨灰在龙角上可以大富贵,把骨灰放在龙嘴里只能小富贵(其实是反过来),如果你肯帮我把带来的骨灰放在龙角上,我可以点你一句:你可以把你母亲的骨灰放入龙嘴中,让你小富做为报酬。渔人一听答应了,回家准备给自己母亲迁坟。风水师心中暗暗得意:我骗他说放在龙角上可以大富贵,他肯定会把他自己母亲的骨灰放在龙角上,把我父母的骨灰放在龙嘴里。十天后,渔人按约而至。带着两个人的骨灰下了水。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才浮出水面,把一切搞定。
改完风水,风水师果然富贵,在地理界出了名,赚了不少钱。十年之后,风水师再回到父母的龙口宝地去拜祭。却发现当年那位渔人已经成了当地的富翁,风水师跑去看他,渔人对他十分感激,热情地招待了他。风水师看着他上万顷的良田,数不清的家财,十分吃惊,就问道:你当时是将你母亲骨灰葬哪的?
渔人据实相告:“当然是放在龙口,这是我们约定好的啊。地是你看的,你放在龙角大富,我只是水性好,帮帮小忙,所以放在龙嘴小富。现在我小都成这样,想必先生你更是大得不行了。”风水师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世上竟有这么老实地人。早知道当年自己实话实说好了。这时渔人又有求于风水师。自己父亲过世了。也想找一处好地安葬。现在旺财是不再奢求了。只想旺丁。现在自己快三十岁了。可还是膝下无儿。风水师本来心里面就不平衡。这下更是起了坏心思:满口答应下来。他把渔人领到一个荒石岭。指着一处五鬼绝地道:这是一块龙口吉地。葬下去不但能旺丁。子孙还能做官。渔人对他言听必从。把自己父亲安葬了下去。
又过了十年。风水师心想这渔人家该破败了吧。咱去看看。这一去不得了。渔人家不得没有败落。反而比以前更加富有。风水师把那本神奇地葬书翻烂了都不得其解。于是决定去现场看看。
到了晚上,那个五鬼绝地一如平常,看不出什么异样,可过了子时进了丑时,在一阵低沉的轧轧声中,渔人家的坟竟慢慢地裂开了,露出了里面的棺材,五只小鬼抬着坟墓里的棺材,颤颤惊惊地离地而起,慢慢升高、升高,然后悬在半空中,随风飘送到了渔人家的上空。
风水师倒吸一口凉气:这就是传说中的五鬼运财,这个渔人是何德何能可能做到!不行,不管他是如何做到的,老子要逆天行事,破了他这个风水。
于是他特意让人打造了一把锋利无比地钢剪,重新回到这个五鬼绝地,等五只鬼运财回来,喀嚓一剪子把五鬼抬棺的抬棺木剪断,心想:这抬棺木都剪断了,我看你们还怎么给他家送财。
可谁知道这一剪子下去,抬棺木不但没有断,反而鼓起了一个小包,他以为自己没有用上劲,又这么来了一剪子,结果还是没有剪断,第二根抬棺才也鼓了一个大包。
五只小鬼急了:“快住手,快住手。棺材、棺材,我们本来只送财不送官,你再这样剪下去我们官财都要送了,你这一剪子下去鼓个包就要出个宰相,嘿,你一下子剪了两下,他家要出两个宰相啦!”
风水师百思不得其解,熬了一夜,嘴角又熬出了水泡。到了渔人家,渔人赶紧让自己地五个儿子送水过来,里面又加了锯屑。
风水师不解,渔人道:口渴嘴唇周围起泡的人是不能快速饮水的,所以放入了锯屑,而且这个锯屑有清凉解毒去火的功效。
风水师终于知道自己当年错怪了渔人,这时渔人挥手叫到:客人喝过水了,大阎王、二阎王、三阎王、四阎王,五阎王你们去读书吧。
风水师奇道:你怎么叫自己的小孩叫阎王?渔人笑道:自己五个小孩都长得面恶心善,所以取名叫他们阎王。
风水师一听终于明白了:五个阎王管五个小鬼,难怪这五鬼绝地成了五鬼运财地福地。
康节自葬
欧阳修做宰相时,就闻知邵康节的大名。他的儿子欧阳叔弼去上任,途中将经过洛阳。欧阳修嘱咐儿子说:‘你到了洛阳,可以去拜见邵先生。’欧阳叔弼到了邵康节家门口,邵康节匆忙中倒施着鞋子就出来迎接,邀请他到家里坐,两人叙谈了整整一天。邵康节还主动述说自己一生中所见到的人、所学到的知识和所做的事情。说完以后,他又问叔弼:‘您能记住吗?叔弼虽恭敬地听着,却不明白他说地目的。到了宋神宗元丰年间,邵康节逝世,朝廷主管部门推崇他地品行,认为应该给他一个谥号,而欧阳叔弼当时是太常博士,由他负责作议,责无旁贷。这时他才恍然大悟,知晓从前邵康节向自己述说生平事迹的用意。
还是邵康节临死前地故事,话说邵康节已经奄奄一息了。亲戚朋友们都赶来,开始给他准备后事。二程兄弟和司马光、吕公著等人聚在外屋商量着如何办丧事,你一言,我一语,一时也难以定夺。躺在屋里面的邵康节听到了他们地议论,就把儿子伯温叫到床前,对他说:“我有三个要求,一定要满足我。”伯温哭着说:“您就讲吧。”邵康节断断续续地说:“第一,我死后不要把我埋在洛阳,要葬在伊川先人墓地。第二,墓志铭要由程颢程伯淳来写。第三,不要陪葬任何东西,头枕辘轳头,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入的时候把李家的小秃闺女找来,让她看着。”说完,等伯温一一点头答应,邵康节便闭上双眼,离开了人世。
邵康节前面两条遗嘱大家能听明白,只是对最后一条要把李家的小秃闺女喊过来看他入殓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家人和朋友们还是按照邵康节的遗嘱,入殓的时候把李家的小秃闺女找了来,让她看着给邵康节穿上粗布黑衣,在衣服上抹上油,然后装进棺材,枕上辘轳头,又让小秃闺女看了看里面随葬什么东西,才钉好棺盖,送往伊川墓地。
送葬的路上,两边站着许多人,男女老少一个个哭天抹泪,不住地念叨着邵先生的种种好处。
棺椁由八个棒小伙抬着,起初他们沉着重得很,肩膀压得生疼,所以走得特别慢。可是出去十来里地以后,越往前走越轻巧,抬着一点也不费劲,觉得很奇怪。到后来,人们现遇到上坡的时候,里边“咕噜咕噜”地响,声音由前往后,下坡的时候,里边也“咕噜咕噜”地响,声音由后往前。有人害怕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啥在响?”一个人说:“象是那辘轳头在来回滚动。”那辘轳头怎么会滚动?老人们说,那是邵夫子得升天了,棺材里没人了,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个辘轳头。
一晃六七十年过去了,那个小秃闺女嫁人了,生了儿子,儿子女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她的这个孙子长大以后不成器,专干那些偷棺劫墓的勾当。有一天,和别人嘀咕着要去偷邵康节的坟墓,恰巧被小秃闺女听见了,赶忙阻拦说:“你们可别去,邵先生入殓的时候,我看得清楚,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装,连衣裳也不是好的,还抹上了油。”孙子问:“是真的吗?”“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的。”这样,邵康节的坟墓便没有遭劫。
原来,邵康节死前就料到,小秃闺女的孙子是个偷棺劫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