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头条 / 星曜资料一 北斗七星 天体坐标

星曜资料一 北斗七星 天体坐标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头条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6 更新日期: 2016-03-31 13:20

北斗七星與天干地支配合之奧妙,及現象界諸事物呼應之根本邏輯



大撓氏因探察天地之氣機,究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始作天干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而用來紀曆,則任何一組年月日時,其五行結構顯然已經由該所代表之干支(即命理界通稱之四柱八字)表彰,故並非單純紀時間之功能而已。命理家乃據以推論命撸x擇用事的吉辰,軍事家據以演奇門遁甲作為行軍戰鬥之應用,殆為犖犖其著者。



大撓氏之所以能正確勘定紀曆應該使用何等五行性質之干支,及掌握時間週期循環性,與他對於北斗七星等天象觀察入微,實有莫大關聯。









在全天八十八個星座中,北斗七星現今位於大熊座,排列成斗狀,分別稱為天樞(貪狼)、天璇(巨門)、天璣(祿存)、天權(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與搖光(破軍),對應天文上慣用的希臘字母編號則為α、β、γ、δ、ε、ζ、η。北斗七星的前四顆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由於其排列成斗形,所以又稱為斗魁、或稱魁星;玉衡、開陽與搖光三星則組成斗柄(斗杓)。由天璇向天樞之連線延伸約五倍之距離所見之二等星(註:恆星光度等級),即是位於小熊座之北極星,在北天球赤緯89度,與北天極僅1度之差。在北半球尋找北極星,其仰角恰與吾人所處緯度同,例如北緯25度,其仰角即距地平面25度是。



查北斗七星在天體中本無相互關聯,均距離地球極遙遠,天樞星距離地球約略100餘光年(註:1光年相當光行10兆公里<10的13次方>之距離),天璇星約略近80光年,天璣星,開陽星約略近90光年,天權星約略60光年,玉衡星約略近70光年,搖光星約略200餘光年。但由地球觀察,除天權星係三等星外,餘皆二等星(註:天文學家將恆星光度分為6等,一等星之光度為六等(變)星之100倍,故光度差一等,其比值約當二點五倍。),爾等七星在亮星不多之北天球非常耀眼,其排列宛如斗狀,在中國乃因此得名。古巴比倫及希臘,稱之為車,英國稱之為犁,又名農夫貨車,日本名之酒升,美國名之大杓子,各有稱名。



北斗七星第一星天樞(奎),第五星玉衡(衡),第七星搖光(杓),有斗綱之稱。蓋經古人觀察:如正月建寅,每日初昏後則杓指寅方,入夜則衡指寅方,入晝則奎指寅方;二月建卯則如上述指卯方,三月指辰方,逐月順推,所指之方即月建也。



須知由於地球每日由西向東自轉一周,從所處地球觀之,宛若北斗七星繞行北極星隨著時間由東向西進行作規律之圓周邉樱淖兎轿弧5厍蜃赞D一周費時約23時56.1分(註:稱一恆星日,意即天球子午線的赤經座標,因地球自轉,春分點每隔23時56.1分通過天球子午線一次之謂。).從而,就時間言,同一恆星較前一天約提早3.9分出現於地平面;就方位言,以地球觀之,每天在同一時間已由東向西移動約近1度(即360度除以24小時所換算之1440再乘3.9),亦即每天在同一時間已位移1度,如此一來,若以北極星為中心畫一圓周,並依子丑寅卯……戌亥等劃分為十二等宮(如圖),吾人所見北斗七星約每30日,相當一個月,移動一地支,一年遍歷周天十二宮也。年復一年循環不已,此即斗綱所建之天象。



而如上述,每日從所處地球觀之,宛若北斗七星繞行北極星隨時間亦由東向西進行作規律之圓周邉樱總時辰(即二個小時)移動一個地支,一天十二地支恰為一周。此際更因斗建(即所處月令)之不同,北斗七星於天球上位置,在不同月令雖同一時辰,亦有所差別矣。



古來以每日初昏後,斗杓所指之處即月建之方,故曰:「月月常加戌,時時建破軍。」,意謂斗杓(破軍星也)在戌時(19~21時)指著月建之方,因此,以戌時加於月建之上順行,數至所求之時辰,便知斗杓指何方。例如正月建寅,哂谜圃E(如圖)以戌時加於寅宮之上順行,則斗杓在亥時指卯方,在子時指辰方,丑時指巳方,寅時指午方.….如是以推之,自得各時辰所指之方。



綜上所述,在地球觀察,以北天極為中樞劃分為子丑寅卯……..戌亥等12宮,北斗七星繞之而旋轉,其每月每日每時所現天象,正各有如時鐘之時針分針秒針各自的規律移轉,大撓氏憑藉此月日時咝兄幝尚约把h週期,發明十天干十二地支紀曆,以現代科學觀之,實極高智慧之表現。



北斗七星分別按年按日遍歷十二宮,所歷一年之春夏秋冬四季,與一日之晨午昏夜,行度相符,即以斗綱所建,春行寅卯辰宮,夏行巳午未宮,秋行申酉戌宮,冬行亥子丑宮;晨則行寅卯辰宮,午行巳午未宮,昏行申酉戌宮,夜行亥子丑宮。是以,對照行度,春比之日東昇,夏比之日中天,秋比之日沉落,冬比之日反背。如此,北斗七星行度已寓一年中氣候與一日中溫度之變化,同有寒暖燥濕大小循環於其中亦明矣。且又可明地理之方位所在,蓋晨行寅卯辰宮之際,正是日行天東,則東方配屬寅卯辰;午行巳午未宮之際,正是日行天南,則南方配屬巳午未;昏行申酉戌宮之際,日行天西,則西方配屬申酉戌;夜行亥子丑宮之際,日行天北,則北方配屬亥子丑,均理之當然也。



如是以觀,以北斗七星之天象配合天干地支等符號之哂茫粌H止紀曆之方便,更可表天體之咝校竟澲f嬗,氣候之變化,地理之方位,而其間諸種現象之存在,之咝校嗷ズ魬瑢嵶阗Y為推論宇宙諸種現象之根本邏輯。(容後章節有進一步解說)。



斗杓在每月各個時辰所指之方,為方便查閱特列表如下:



北半球斗杓臨方一覽表

寅月
卯月
辰月
巳月
午月
未月
申月
酉月
戌月
亥月
子月
丑月

子時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丑時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寅時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卯時
未方
申方
申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辰時
申方
酉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巳時
酉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午時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未時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戌方

申時
子方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戌方
亥方

酉時
丑方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戌時
寅方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亥時
卯方
辰方
巳方
午方
未方
申方
酉方
戌方
亥方
子方
丑方
寅方




(附註:選時斗杓---



1.南半球亦可用此表,但宜將月令轉換為北半球月令,如南申月,北則寅月也,然後以北半球月令對照此表使用,餘倣之。按:南北半球季節恆春秋相對,夏冬相對,雖然如此,同一時間,斗杓所指之方相同無異,僅節氣,季節相對爾。譬如北半球立春建寅之時,南半球適逢立秋申月,各地(真太陽時)戌時斗杓仍然於北天球指寅也,斯宜注意。



2.表列子丑寅卯…..十二方,其角度每宮30度等分之,與一般指南針同,不同於羅經二十四山,若使用於羅經須換算。



3.另有一說,謂月屆臨中氣時,始指該月建之方。



4.選時斗杓,乃選擇家嘗以斗杓所指,眾煞潛形,化凶為吉,趁其時辰在所指之方,起造修葺,可化一般凶煞,蓋謂天之元氣,無形可窺,北斗樞斡四時,斟酌元氣,造化之大柄也。但若遇大煞仍應另論制化或規避。



5.如斗杓指寅,順其氣向寅方動作為吉,此際若逆向申方動作,乃是沖逆破軍星,故凶。)





在介绍宫位制之前,必须先认识天球坐标基本观念:
黄道坐标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相对的以地球为中心来观测太阳的话,则太阳绕着地球转。黄道是由地球上观察太阳一年中在天球上运行所通过的路径,也就是太阳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面)在天球上的投影。而占星学定义的星座即是由黄道均分12等分,由赤道黄道两个交点定义牡羊座与天秤座。如果不考虑黄纬的话,则所有行星皆运行于黄道面上,分布于黄经度数上。赤道坐标赤道是地球表面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如果把北极与南极穿过地心串连起来,则这条线必为赤道切面所均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而赤道也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必定落在赤纬0度。而赤道往外延伸投射到天球上的面,就是天球赤道。天球赤道与黄道交会于两点,其交角约23.5度。地平坐标地平坐标是天球坐标系统中的一种,即以观测者所在地的地平线作为基础平面,此平面将天球切成肉眼看得到的天空(上半球),与看不到的下半球。上半球的顶点(最高点)称为地平天顶(Zenith,与黄道坐标的天顶MC是不同的),下半球的顶点称为地平天底(Nadir)。地平方位的东西南北分别由主垂圈和子午圈所定义。



以下是简单的天球结构观念(如上图),这张图的视角是从地平面的正东方纬度0度的方位所观测的天球结构,从这张图我们可观察到几个状况:黄道与赤道的交点就是黄道坐标上的牡羊座0度。且两个平面交角为23.5度。赤道圈一定会通过地平的正东方且与主垂圈交会(主垂圈其实就是卯酉圈,它与地平面的交点就是正东方与正西方),而黄道圈不一定通过地平的正东方,因此正常观测太阳轨迹会发现太阳一年只有两天会通过地平正东方,一天是春分,另一天是秋分。黄道与地平的交点就是占星学上的命度(Ascendant),另一个与地平的交点就是降度(Descendant)。天顶(MC)就是黄道与子午圈的交点,而子午圈一定通过地平面的正南与正北。因此天顶的位置一定落在地平方位的正南方,天底落在正北,而命度与降度却不一定落在地平面的正东方(除非命度刚好落在牡羊或天秤0度)。图上与地平线平行的网格线,就是纬度线,与地平线成90度交叉的网格线就是经度线。同理,黄道也有其经纬度线分别与黄道平行与垂直,而赤道也有自己的经纬度坐标,因此黄经、赤经、地平经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了这些基本观念,我们在文章介绍宫位制,就能厘清很多问题。
[宫位制]认识四分仪制甚么是四分仪呢?四分仪是航海者在海中找到船只纬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观测太阳藉以准确测量天顶的高度角,亦可求得夜间北极星的高度角。四分仪分宫制简单来说就是以命度与天顶为轴线的分宫制,因为这两条线把命盘给四分化了,所以称四分仪制。 1. 普拉西德分宫制(Placidus House System)这个分宫制因为17世纪数学家Placidus极力推广而流行,实际上早于14世纪或更早就有这种宫位制的观念了,在他出生以前其实就有宫位表可参考。此宫位制会在19世纪后大流行个人认为跟当代占星家依赖Placidus主限法有很大关系。这是一种以时间为基准的分宫制,为了避免解释生涩,笔者用实际的观测角度来做解说。假设太阳从升起到落下约12个小时,假设夜间也是一样从地平升起的星星在12小时后落到地平另一边。不管是夜晚还是白天,星体升落的路径一定依循着地平以上这个半弧(Semi-Arc)走的,而其路径最高点就是天顶,路径起点就是命度,终点就是降度。想象你在白天时,面对正南方(天顶一定在地平正南方通过子午线),而这个点刚好是日圈半弧的中点,假设太阳从命度升起到天顶需时6小时,那么早上6点太阳升起,8点钟时太阳的位置就是12宫头,10点时为11宫头。又假设太阳从天顶降到地平为6小时,那么正午12点太阳的位置就是10宫头,下午2点为9宫头,4点为8宫头。如此日圈半弧的1、12、11、10、9、8、7等宫头就全部求出来了,其它各宫宫头也就求出。



但实际上星体运行速度不会这么平均,在天文学上行星时(Planetary Hour)每两个小时划为一个宫位是没错,但2小时的行星时不会刚好等于2小时我们所用的时间。如图,假设星体从命度升到天顶的时间为X,那么把X三等分,每X/3的时间划分一个宫位,就可求出12、11宫头。同样的方法运用到另一半则可求出9、8宫头。此宫位制最重要的逻辑,就是用时间的量度来等分日圈半弧藉以分割宫位。

2. 阿卡比特分宫制(Alchabitius House System)此分宫制相传为五世纪所流传,但由十世纪的中世纪占星家Alchabitius所发扬光大,一直到十五世纪Regionmontanus分宫制流行前,此宫位制仍为当时占星主流。此宫位制的基本雏形依然是四分仪,但其分宫的方法有别于Placidus的时间分割,而以赤经等分的观念来分割宫位。
其宫位分法是由命度到天顶的赤经距离等分为三分,再由该赤经的等分处投射到黄道作为12、11宫头,至于1宫头与10宫头仍为黄道上定义的命度与天顶。同理从命度到天底的赤经距离等分三份在投射至黄道作为2宫头与3宫头。而赤经投射到黄道的轴点是赤道南北极。



以图片来做解说,先看第一张图,绿色的线代表地平,地平与黄道相交处就是命度,而通过地平正东方的红线就是赤道,要知道命度到天顶的赤经长度我们必须画一条与赤道平行的弧线经过命度,此弧线与子午圈相交处就是赤经天顶,该线与命度相交处就是赤经命度。此分宫法的逻辑就是先把两者的距离三分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赤经是沿着球形所画,故实际上不会像此图一样形成直线而是会有弧度。




接着我们看另一张图,这张图是以赤道南北极当轴心,沿着赤北极画下来的弧线跨越赤道的地方就是赤道经度,经度线同时会跨越黄道与赤经。刚刚在赤经等分处沿着经度线与黄道交会的地方就是此分宫制的宫头。此分宫制的核心观念就是利用赤经均分的概念来分割宫位,与Placidus的时间观念不一样。认识整宫制 整宫制(Whole Sign House System)是一种以黄道坐标为准的分宫制,从赤黄交点定义牡羊座0度,每30度换一个宫位,这种分宫制宫与宫的界线等同星座间的界线。即以星座当成宫位来划分。黄道与地平交点就是命度,若命度为双子5度,则命宫为双子,二宫为巨蟹,三宫为狮子…等。这个分宫制易引起误解的地方,是它的十宫头不会等同于天顶(严格来说整宫制也没有所谓的宫头概念),天顶可能会落在九宫、十宫或十一宫内,如果是高纬度地区则偏离更多。(下图即是使用整宫制起出来的命盘)




很多占星学习者面对天顶的落点与实际的十宫会产生认定的困扰。实际上以整宫制来论,笔者认为天顶与命度的意义大概只剩下推运计算的用途,在论命上整宫制的十宫其意义大于天顶,因为十宫是一宫起算的第十宫。这点与四分仪制分宫法定义天顶为十宫头不仅在天文意义上完全不同,在哲学逻辑的意义上也不同。因为古人认为命宫起算的第十宫才是象征地位,十宫的希腊文Mesuranima意谓天球的顶端,古人认定一宫起算的十宫才是最高的位置,这样的哲学意涵不会因为科学演进而失去它的意义。这种分宫制用法在世纪前巴比伦时代就已经存在,而且还深远的影响其它各地区的占星学如七政四余。



如上图所示,黄道与地平线相交于牡羊座后半部,则整个牡羊座都当成命宫,金牛座为二宫,双鱼为十二宫,宝瓶为十一宫。而天顶所落的位置并非是磨羯座零度(所谓的「十宫头」),即便在高纬或低纬地区天顶可能落在宝瓶、双鱼、射手,但十宫还是磨羯。在实际论法上,很多占星学习者多会以为整宫制的论法与不等宫制一样,但实际上不论从希腊的传统或其它使用整宫制的占星学,其论法差别是很大的,最简单的不同就是整宫制上同宫的行星即可论会合而不受限于容许度。这个宫位制是笔者最喜欢用的分宫法,因为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观念,既然星座用来分割天体,则这种分割系统当然顺用于人事。至于高纬度的问题根本不是当时占星社会所担心的事(在接近赤道地区整宫制的天顶一定落在十宫),因为整个泛希腊化社会包含罗马、埃及、阿拉伯…等地区,尤其是政商文化科学的大熔炉美索不达米雅平原,都不是属于高纬度地区。整宫制在公元9世纪前还是主要的分宫制,直到崇尚科学的阿拉伯人抱持「精益求精」的心态大量的使用不等宫制(其实他们还是无法解决高纬度问题),整宫制才慢慢少人问津。在现实上除非你想帮北极的北极熊或南极的企鹅运势,否则实在不需要担心极区天顶与命度几乎可能同度的问题。科学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明新的宫位制,实在杞人忧天,而这也证明不等宫制虽符合天文学精神但在高低纬地区一定会有因宫位压缩而论命不准的问题(例如三个宫位的宫头全挤在一个星座里面,再加上宫头前5度的不成文规定,哪颗星落在哪一宫可能每个占星家的说法都不同),否则占星加为何又一再发明新的宫位制来解决此问题,但却又制造更多问题(如Morin的分宫制)。实际上即便有帮北极熊运势的需求,整宫制其实已经可以完全满足,但这只是推论,毕竟笔者也没帮北极熊算过命。认识等宫制说到等宫制(Equal House System)的来源,其实是千古迷团,大部分学者都认定拖乐密发明了等宫制,或至少启发了等宫制。笔者比较相信发明等宫制并非他的本意,因为在他的著作Tetrabiblos完全没精确的提到等宫制的方法,甚至他书上所谓的Midheaven指的常常并非是天顶或十宫头,而是十宫。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这些情况,现代的翻译者为了要厘清两者分别,有的以Ascendant当作整宫制的一宫,The Degree of ASC才是命度,Midheaven是整宫制十宫,而The Degree of Midheaven为天顶。所以拖乐密的书上到底有没有等宫制的思维,笔者比较不偏向这样的说法,西方对此也争论颇多,毕竟目前同时期的古书翻译数量不多,且古书对于详细的用法常常点到为止,所以拖乐密到底是否大量运用等宫制,其实是需要更多的古籍翻译才能确认。但为何很多占星家都说拖乐密用等宫制呢?这是因为拖乐密在定义生命区间时(Prorogations)特别指出命度之前的5度到命度之后的25度这个范围若有行星落入则该星可视为落入生命区(且他定义的生命区间每一宫都是30度),即便该星没有落入整宫制的命宫。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套到11、10、9、7各宫(也就是新命宫范围的三合位、六合位、刑冲位,拖乐密定义的生命区间共有五个宫位),换言之只要行星落入这些区域就可以当作生命主(Hileg)候选人。笔者猜想可能因为这样后代才开始认定拖乐密建议用等宫制或发明等宫制。如果是这样,拖乐密为何不明确定义十二个宫位,而只提到上述五宫呢?现代希腊占星学家Robert Schmidt也认为目前典籍无法证明拖乐密提倡用等宫制,他说拖乐密订定5度-25度原则,其本意并非要重新划分宫界,而是划分一个认定行星力量的动态范围(Dynamical Division),用来认定行星的力量。等宫制的宫位分割与整宫制很类似,也是一种纯以黄道均分的思考逻辑,但是不同的是整宫制的命度并不一定是一宫头,且它的宫界就是星座的宫界。而等宫制在求出命度后(黄道与地平交点)从命度开始算每30度为一个宫位(此分法为受到拖乐密理论的启发),使得它的宫界不等同于星座的分界。需注意的是等宫制的十宫头也不会刚好等于四分仪制的天顶。



由上图我们可了解,等宫制是求出命度后,在黄经上每30度划分一个宫位,如果命度是双鱼8度,那么2宫头一定是牡羊8度,12宫头一定是宝瓶8度,而十宫头一定是射手8度,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十宫头并非四分仪制的天顶,因为天顶的定义是黄经跟子午圈的交会点。如果出生地在北欧,那么实际天顶可能落在摩羯,而十宫头却还是在射手,这样代表事业的征象到底是以天顶为主呢?还是以10宫头为主?自然会造成许多争议。这个宫位制坦白说有太多占星学家都不以为然,因为它可能会忽略了命宫起算第十个星座的先天意义,同时也忽略了四分仪制天顶的后天意义,它所定义的十宫头变成一种人鬼都不像的怪产物,因此在公元五百年前还有人使用,包含崇尚整宫制的Valens也有相关的论述,但他很少用。四世纪的Firmicus Maternus应该是等宫制的忠实信奉者,但Maternus以后此法就少人问津。但它的建设在于开启了阿拉伯时代疯狂的使用不等宫制的滥觞。笔者在做时势占星预测时,也用等宫制的概念来起流日或流月盘,常常论断也很准确。但是用在命盘的论断,尤其是十宫头偏离天顶太多时就不太准确,但这只是我本身运用的心得。笔者倒建议拖乐密的忠实信奉者可以考虑把命度求出后,由命度以上的5度开始划分一宫头,之后每30度划分一个宫位,这样也算是执行了拖乐密的遗志吧?或者甚至由命度以上15度划分为一宫头也可试试看,因为印度的Sripathi宫位制就是类似这种逻辑,差别是印度人运用这种宫位制的方法比较聪明些。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