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头条 / 罗经(17—20)二十四节中气

罗经(17—20)二十四节中气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头条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6 更新日期: 2016-03-16 12:59

第十七层
二十四节中气


【详解】据历法资料,年有三种,地球绕太阳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地球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因二分点即春分点和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的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


这三种年的时间不同,欲使每年的气寒暑不变,所以取回归年为制历的年。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而接近太阳的近日点就有远有近,因此,气温就也有高有低,近日点短的气温就高,近日点长的气温就低,这种随地球运行轨道而变化的气温高低与时间,我国古人通过竖杆观日影而创制的土圭来测定的,这种回归年一年中地球沿黄道运行的时间与气温变化的情况,分为二十四个阶段,即二十四气: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二十四气,每月二气,基本上是固定了的,是指农历而言,即通称的阴历而言。而阴历是根据月球运行轨道即白道而制定的。地球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白道与黄道是地球在天体中的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因地球公转其位置亦有变动,计逆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所以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即俗称的阴历一个月,所以阴历一个月是二十九日或三十日。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十二周又三分之一周,所以阴历一年十二个月只有三百五十四日,较之岁实差十一日。阴历就以置闰月来补足这个差距。


阴历的每个月,以合朔之日为月首,往月的月终与令月的月首的分界,即分节。所以每月二气,为首一气的到来,即为令月的开始,称为节气,第二气为月中之气,称为中气。二十四气是通称,本应称为二十四节中气,或称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


二十四气称呼的含义,据明代万民英说:“四立者,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时之节气也。二分者春分、秋分阴阳相半之谓也。二至者冬至,夏至,至有二义,子至已为六阳,午至亥为六阴。至者,介乎已午亥子之间也。冬至阴极,故曰子,子者,止也,阳于此生,故亦曰至。夏至已阳极,故曰午,午者忤也,阴于此生,故亦曰至。自秋分,水始涸,冬至水始冰。冬至水泉动,大寒水泽腹坚,为今之雨水者,先是为露为霜为雪,皆水气凝结以至于寒之极。春则暑气顺行,而又为暑之始也。况天一生水,人物之生皆始于水。春属木,木生于水,立春后继以雨水宜也。卦气正月为泰,天气下降,当为雨水。二月大壮,雷在天上,当为惊蛰。先雨水而后惊蛰亦宜也。惊蛰者,万物出乎震,震为雷也。清明者,万物齐乎巽,巽为风也。巽洁齐而曰清明,清明乃洁齐之义。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至此又雨,则土脉生物,所以滋五谷之种也。小满四月中,先儒云:小雪后阳一日生一分,积三十日生三十分,而成一画,为冬至。小满后阴生亦然。夫四月,乾之终,谓之满者姤。初六赢大,豕孚,躅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赢豕喻其小,躅喻其满,履霜喻其小,坚水喻其满。易言于一阴既生之后,历言于一阴方萌之初,虑之得深防之预也。小雪后有大雪,此但有小满无大满,麦必要其成之终,麦种于秋,得金之气,成于夏火克金也。六月节小暑,六月中大暑,夏至后暑已盛,不当又谓之小,殊不知易曰:寒住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矣。通上半年之半皆可谓暑,通下半年之半皆可谓寒。正月暑之始,十二月寒之终。而曰大暑小暑者,不过上半年之辞耳。六月中暑之极,故谓大。然则未至于大,则犹为小也。七月中处暑,七月暑之终,寒之始,大火西流,暑气于是乎处矣。处者隐也,藏伏之义也。白露八月节,寒露九月节,秋天属金,金色白,金气寒,白者露之色,寒者露之气。先白而气始寒,固有渐也。九月中霜降,寒露始洁为霜也。立冬后曰小雪大雪,寒气始于露中,于霜终,于雪霜之前为露,露由白而始,寒霜之后为雪,雪由小而至大,皆有渐也。至小寒大寒,幽风云:一之曰


发,二之曰栗烈,


发风寒,故十一月之余为小寒,栗烈气寒,故十二月之终为大寒,大抵合而言之,上半年主长生,曰雨曰雷曰风,皆生之气。下半年主生成,曰露曰霜曰雪,皆成之气。下半年言天时不言农时,农时莫急于春夏也。先儒云: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立春雨水后,寒气渐变,至立夏则寒尽化为水至。然曰小暑大暑,其化固而渐也。立秋处暑后,暑气渐变,至立冬则暑气尽化为寒矣。然曰小寒大寒,其化亦有渐也。又曰日月运行而四时成,以其有常也。故圣人指物以候之。实六气终始早晏五运大小盈虚,原之以至理,考之以至数,而垂示万古,无有差忒也。经曰:五日为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又曰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经云:日常于昼夜行天之一度,则一日也。共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一,而周天度乃成一岁,常五日一候应之,故三候成一气,即十五日也。三气成一节,节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四节也。三八二十四气,而分主四时,一岁成矣。春秋言分者,以六气言之,则二月半初气终而交二之气,八月半四气尽而交五之气,若以四时之分言之,则阴阳寒暄之气到此可分之时也。昼夜分五十刻,亦阴阳之中分也。故经曰,分则气异,此之谓也。冬夏言至者,以六气言之,则五月半司天之气至其所在,十一月半在泉之气至其所在,以四时之令言之,则阴阳至此极至之时也。夏至日长,不过六十刻,阳至此而极。冬至日短,不过四十刻,阴至此而极,皆天候之未变。故经曰:至则气同,此之谓也。天自西而东转,其日月五星循天从东而西转,故《白虎通》曰: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行。日月五星在天为阴,故右行,犹臣对君也。日则昼夜行天之一度,月则昼夜行天之十三度有奇者,谓复行一度之中,作十九分分之,得七,大率月行疾速,终以二十九日,计行天三百八十七度有奇,计月行疾之数比日行迟之数,则二十九日日方行天二十九度,月已先行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外,又行天之二十二度,反少行七度而不及日也。阴阳家便谓日月之行,自有前后迟速不同,固无常准,则有大小月尽之异也。本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即二十五刻,当为一岁,自除岁外之余则有三百六十日,又余小月所少之日六日,只有三百五十四日,而成一岁,通少十一日二十五刻,乃盈闰。为十二月之制,则有立首之气,气乃三候之至,月半视斗建之方,乃十二辰之方也。闰月之气,则无立气,建方皆他气。但依历以八节见之,推其所余乃成闰,天度毕矣。故经曰: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此之谓也。观天之杳冥,岂复有度乎?乃日月行一日之中,指二十八宿为证而记之日度。故经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制谓度也。天亦无候,山风雨霜露草木之类应期可验而测也,曰候。言候之日亦五运之气相生而直之,即五日也。如环之无端,周而复始,书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即其义也。


由万民英的文章看来,仍然是现代中国历法的依据。


二十四气在中国罗盘盘面的方位,是由缝针先天十二支方位变换为正针十二支方位,随十二月立建的,即以太阴历,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摇光星所指的方位而立建的,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于寅位,因而俗谚称春正为“斗柄回寅”。即:


大雪,自壬中至子中。冬至,自子中至癸中。


小寒,自癸中至丑中,大寒,自丑中至艮中。


立春,自艮中至寅中。雨水,自寅中至甲中。


惊蛰,自甲中至卯中。春分,自卯中至乙中。


清明,自乙中至辰中。谷雨,自辰中至巽中。


立夏,自巽中至乙中。小满,自已中至丙中。


芒种,自丙中至午中。夏至,自午中至丁中。


小暑,自丁中至未中。大暑,自未中至坤中。


立秋,自坤中至申中。处暑,自申中至庚中。


白露,自庚中至酉中。秋分,自酉中至辛中。


寒露,自辛中至戊中。霜降,自戊中至乾中。


立冬,自乾中至亥中。小雪,自亥中至壬中。


巳巽辰乙卯甲寅艮丑癸子壬二十四山


小立夏谷雨清明春分惊蛰雨水立春大寒小寒冬至大雪雪二十四气


亥乾戊辛酉庚申坤末丁午丙


小立冬霜降寒露秋分白露处暑立秋大暑小暑夏至芒种满


第十八层
二十四节中气起局


【详解】节中气是我国地区随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气温和日照的变化情况而制定的。我国古人以竖杆观日影来测定黄道(古人认为是太阳运行的轨道,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道)的方位和时间。即十二个月的节候。日出为东,日落为西。日影长日照短气温低为冬至,在方位为北。日影短日照长,气温高为夏至,在方位为南。由冬至到夏至,日影日照平均为不短也不长的一天,也就是太阳由北至南近地球的一天称为春分,日影和日照平均不长不短,也就是太阳由夏至到冬至,即由太阳由南到北最近地球的一天,称为秋分,在二至二分的中间,依照气候情况各划分了五个节气,共为二十四节中气,分配一年的十二个月,每月二气,前面的称为节气,后一个称为中气,总名称为节中气,即: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署。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冬至位于北,在十二支宫位是子宫,在辟卦是复卦。夏至位于南,在十二支宫位是午宫,在辟卦是姤卦,从冷到热,从子到午为阳。从热到冷,即从午到子为阴。所以阳始于子中而尽于午中,阴始于午中而尽于子中。这是黄道方位,即日景方位,就是现代中国罗盘的缝针方位,也称天盘的方位。


中国罗盘是以正针即地盘为主盘。所以节中气附于正针之下,而不附于缝针之下。由于缝针的壬子宫,正对正针子中,因而冬至始于正针子中,而尽于正针癸中,小寒始于癸中而尽于丑中……夏至始于正针午中而尽于正针丁中。


节中气的布局,以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余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一个节气一个中气为二气,每气十五日余而分为三候,一年为七十二候,每候五日余。每气的三候分为上候、中候和下候,即布局的上局中局和下局三局,也即七十二局。


布局的方法,自冬至以后是阳循,即布甲子顺时钟方向于九宫,即坎一宫、坤二宫、震三宫、巽四宫、中五宫、乾六宫、兑七宫、艮八宫、离九宫。自夏至以后是阴循,即布甲子逆时钟方向布于九宫,即离九宫、艮八宫、兑七宫、乾六宫、中五宫、巽四宫、震三宫、坤二宫、坎一宫,均终而复始。


二十四气分配于八卦的宫位是:


坎宫,冬至小寒大寒。艮宫,立春雨水惊蛰。


震宫,春分清明谷雨。巽宫,立夏小满芒种。


离宫,夏至小暑大暑。坤宫,立秋处暑白露。


兑宫,秋分寒露霜降。乾宫,立冬小雪大雪。


一、起宫,是指二十四气的每一气起宫而言。分为八卦宫位的起宫和各宫三气的起宫二种,每宫三气,第一气起宫于本宫,即:


坎宫第一气冬至,起宫于坎一。


艮宫第一气立春,起宫于艮八。


震宫第一气春分,起宫于震三。


巽宫第一气立夏,起宫于巽四。


离宫第一气夏至,起宫于离九。


坤宫第一气夏至,起宫于坤二。


兑宫第一气秋分,起宫于兑七。


乾宫第一气立冬,起宫于乾六。


各宫第二气,起宫于各该宫第一气的次宫,第三气起宫于各该宫第二气的次宫,例如,坎宫第一气冬至起于坎一,第二气小寒,即起于坤二。第三气大寒,即起于震三。


二十四气,各气起宫于次:


冬至坎一阳循,小寒坤二,大寒震三。


立春艮八阳循,雨水离九,惊蛰坎一。


春分震三阳循,清明巽四,谷雨中五。


立夏巽四阳循,小满中五,芒种乾六。


夏至离九阴循,小暑艮八,大暑兑七。


立秋坤二阴循,处暑坎一,白露离九。


秋分兑七阴循,寒露乾六,霜降中五。


立冬乾六阴循,小雪中五,大雪巽四。


二、续宫,是指二十四气,每气的三候而言,也即三局。上局依照二十四气各气的起宫,中局续上局,下局续中局,例如冬至上局甲子起宫于坎一,乙丑坤二,丙寅震三,丁卯巽四……至癸亥是乾六。中局续上局乾六,起甲子于兑七。中局癸亥终于震三,下局续中局震三,起甲子于巽四。因此,冬至三局起宫为一七四。


二十四气,每气上中下三局。


冬至上局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


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戊丁亥戊子己丑庚寅


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


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注意:甲子,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每甲逐次退一宫。而且癸亥终于甲寅同宫。


冬至中局,续上局癸亥为兑七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


癸亥


冬至下局,续中局癸亥为巽四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所以,冬至三局为一七四。


小寒上局,起甲子于第一气次宫,即坤二。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小寒中局,续上局癸亥为艮八。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



癸亥


小寒下局,续中局癸亥为中五。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


癸亥


小寒三局为二八五。


大寒上局,起甲子于第二气次宫,即震三。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大寒中局,续上局癸亥,起甲子离九。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



癸亥


大寒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乾六。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


癸亥


大寒三局为三九六。


立春艮宫上局,起甲子于艮八。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



癸亥


立春中局,起甲子于上局癸亥次宫中五。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


癸亥


立春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于坤二。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立春三局八五二。


雨水上局,起甲子于立春上局次宫,离九。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



癸亥


雨水中局,续上局癸亥,起甲子乾六。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


癸亥


雨水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震三。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雨水三局,九六三。


惊蛰上局,起甲子于雨水次宫,坎一。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惊蛰中局,续上局癸亥,次宫兑七。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


癸亥


惊蛰下局,续中局癸亥,次宫巽四。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惊蛰三局,一七四。


春分震宫,上局起甲子于震三。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春分中局,续上局癸亥次宫,即离九。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



癸亥


春分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于乾六。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


癸亥


清明上局起甲子于春分次宫,即巽四。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清明中局,续上局癸亥起甲子,即坎一。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清明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即兑七。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


癸亥


谷雨上局,起甲子清明次宫,即中五。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


癸亥


谷雨中局,续上局癸亥,起甲子于坤二。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谷雨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于艮八。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



癸亥


立夏上局,巽宫,起甲子于巽四。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立夏中局,续上局癸亥起甲子于坎一。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立夏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于兑七。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


癸亥


小满上局,起甲子于立夏次宫,即中五。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


癸亥


小满中局,续上局癸亥起甲子于坤二。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小满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于艮八。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



癸亥


芒种上局,起甲子于小满次宫,即乾六。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辰甲寅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


癸亥


芒种中局,续上局癸亥起甲子于震三。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癸亥


芒种下局,续中局癸亥起甲子于离九。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甲子



癸亥


离宫夏至上局阴循,甲子起于离九。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夏至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震三。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



癸亥


夏于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乾六。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小暑上局,甲子起于夏至起宫之次,即艮八。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小暑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坤二。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



癸亥


小暑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中五。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



癸亥


大暑上局,甲子起于小暑起宫之次,兑七。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大暑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坎一。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癸亥


大暑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巽四。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



癸亥


坤宫立秋上局,甲子起于坤二。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



癸亥


立秋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中五。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



癸亥


立秋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艮八。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处暑上局,甲子起于立秋起宫之次坎一。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癸亥


处暑中局,续上局癸亥,起甲子于巽四。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



癸亥


处暑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兑七。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白露上局,甲子起于处暑起宫之次离九。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白露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震三。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



癸亥


白露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乾六。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兑宫秋分上局,甲子起于本宫兑七。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秋分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坎一。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癸亥


秋分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巽四。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



癸亥


寒露上局,甲子起于秋分起宫之次乾六。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寒露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离九。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寒露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震三。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



癸亥


霜降上局,甲子起于寒露起宫之次中五。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



癸亥


霜降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艮八。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霜降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坤二。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



癸亥


乾宫立冬上局,甲子起于本宫乾六。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立冬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离九。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立冬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震三。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


癸亥


小雪上局,甲子起于立冬起宫之次中五。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



癸亥


小雪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艮八。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小雪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坤二。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



癸亥


大雪上局,起甲子于小雪起宫之次巽四。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甲寅甲辰



癸亥


大雪中局,续上局癸亥,甲子起于兑七。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甲子


癸亥


大雪下局,续中局癸亥,甲子起于坎一。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甲子 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癸亥


根据上面推定穿透六十龙的上中下局起宫列下:


甲子大雪上四,丁卯惊蛰上一,庚午芒种中三。


丙子大雪下一,己卯惊蛰上一,壬午芒种上六。


戊子大雪中七,辛卯惊蛰下四,甲午芒种上六。


戊子冬至中七,辛卯春分下六,甲午夏至上九。


庚子冬至中七,癸卯春分中九,丙午夏至下六。


壬子冬至上一,乙卯春分中九,戊午夏至中三。


乙丑小寒上二,戊辰清明上四,辛未小暑中二。


丁丑小寒下五,庚辰清明上四,癸未小暑上八。


己丑小寒下五,壬辰清明下七,乙未小暑上八。


己丑大寒下六,壬辰谷雨下八,乙未大暑上七。


辛丑大寒中九,甲辰谷雨下八,丁未大暑上七。


癸丑大寒上三,丙辰谷雨中二,己未大暑下四。


丙寅立春上八,己巳立夏中一,壬申立秋中五。


戊寅立春下二,辛巳立夏上四,甲申立秋中五。


庚寅立春下二,癸巳立夏下七,丙申立秋中二。


庚寅立春下三,癸巳小满下八,丙申处暑上一。


壬寅雨水中六,乙巳小满下八,戊申处暑中四。


甲寅雨水中六,丁巳小满中二,庚申处暑下七。


癸酉白露中三,甲戌寒路下三,乙亥立冬下三。


乙酉白露中三,丙戌寒露中九,丁亥立冬中九。


丁酉白露上九,戊戌寒露上六,己亥立冬中八。


丁酉秋分上七,戊戌霜降上五,己亥小雪上五。


己酉秋分上七,庚戌霜降上五,辛亥小雪下二。


辛酉秋分下七,壬戌霜降下二,癸亥小雪下二。





第十九层
五运六气


【详解】五运六气之说,据《解定》说:错综复杂,玄之又玄,是克择家择日的内容之一,地理术诸家都不采用,因古式罗盘面留有注记,本书为暂保留罗盘注记,所以没有拆删。


第二十层
八门三奇


【详解】一、奇门发展史略


《中国古代预测大全》:奇门学源远流长,但究竟何时出现?迄今并无可靠定说。一般都传为黄帝所造的说法,无足为据。但也可以明确其发明不会太晚。从奇门主要用于军事,从奇门与河图洛书以及周易的关系看,还应说萌生于先秦时期,当不致大错。


大约到汉魏六朝,此术即已普遍运用,如《南史·陈武帝纪》:“(帝)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据此可知,在汉魏时期,精通和学习此术者,已大有人在,其学术已相当精密完善,并有大型专书流行和不少名家蜚声宇内。


隋唐以后,唐之郭子仪、李靖等人被称为与汉陈平、邓禹及蜀诸葛亮一样是精通此术之大师,宋一代诸多皇帝与将领则虔诚相信运用此术,如赵晋等名将便是显例。明清之时,如明刘伯温精通此术,明程道生撰《遁甲演义》,清代亦甚重视,如清《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均收录遁甲著述。


迨至今日依然流行,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此术不断发展完善,构建了严密庞大的体系,成为层次高深的预测学,它理所当然的也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予重视。


奇门术宜于日象,不宜于以客观自然为选择对象的地理术,因为它的主旨不在于“葬乘生气”。而且在运用方面,千百年来尚存在一些没有统一解决的问题。例如,布局是用九宫,而八卦和八门都只有八宫,演遁到中五宫时,有说寄于坤二的,有说寄于艮八的,有说阳遁寄坤二,阴遁寄艮八的,有说春季寄于艮八,夏季寄于巽四,秋季寄于坤二,冬季寄于乾六,迄今尚未统一确定。再如中国罗盘透地六十甲子,有的甲子起于正针壬中,有的起于正针壬初的。


以阴阳五行而论,中五属土,这种土,不是化学元素单纯的土,而是能生万物的阴阳五行土,是《周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太极”。也是《葬书》“土为气之母,有土斯有气”的土。以宇宙言是太空,以地球世界言是地球。所以土,不仅存在于中央,而是存在于地球的每个角落,因而中五寄于西南的坤二,或寄于东北的艮八,都是片面的论点,从方位五行言,应该是寄于四方,即寄于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


中国罗盘透地六十龙的甲子,是冬至节气的开始,古人用土奎测定冬至的方位是日景方位的正北方,即是中国罗盘缝针的子宫,缝针的子初,正对正针的子中,也即是缝针的壬初正对正针的壬中,因而甲子起于正针壬中是合理的。


二、奇门的遁演方法


《中国古代预测大成》介绍的奇门遁甲排演方法,以天人地三盘,冬至后顺仪逆奇,夏至后逆仪顺奇,较难入门,兹将简明易懂的方法介绍于次:


(一)八门排演法


所谓八门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它的含义主要是:


休门,是休门无事,养息,百事平安。


生门,是生气、产生、生长、发达、胜利、有生路。


伤门,是伤害、损伤、失败或退步。


杜门,是杜绝、闭塞、不通顺。


景门,即虚构、假象、骗局。


死门,是死绝、没有生路。


惊门,是震惊、危险。


开门,是顺利、四通八达、百事顺利。


这八门,开门大吉,生门次吉,休门又次吉,死门大凶,伤门次凶,惊门小凶,景门又小凶,杜门不吉不凶。


八门定局的排演法,将年月日时和地理术透地龙的六十甲子,以三个甲子一组(旬)依照子午卯酉分为二十旬,各旬依后天八卦顺序分别从一定的宫位起宫,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的次序,冬至后顺遁,夏至后对宫起休,就可以遁得各门所占八卦宫位。


六十甲子分二十旬,即: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将六十甲子的二十旬,依先天八卦八宫次序而分为八组,即:


甲子戊子壬子一组,乙卯丁卯辛卯为二组,


甲午戊午庚午三组,辛酉丁酉癸酉四组,


丙子,庚子为五组,己卯癸卯为六组,


壬午,丙午为七组,乙酉己酉为八组。


第一组在坎一宫起休门,第二级在坤二宫起休门,第三组在震三宫起休门,第四组在巽四宫起休门,第五组在乾六宫起休门,第六组在兑七宫起休门,第七组在艮八宫起休门,第八组在离九宫起休门。


排演八门起休门的口诀是:


甲戊壬子一坎休,乙丁辛卯二坤求,


甲戊庚午三震上,辛丁癸酉四巽流,


丙子庚子六乾起,乙卯癸卯七兑求,


壬午丙午八艮位,乙酉己酉九离周。


排演八门,依照冬至以后阳循,即依照顺时钟方向顺排八门。夏至后是阴循,按照上述口诀,对宫起休门,仍依时钟方向顺排。冬至的日辰是什么干支,夏至的日辰是什么干支,就依照口诀规定的干支遁演,不必用六甲旬头,也不需要置润。如图:冬至后阳遁八局(外),夏至后阴遁八局(内)。


图一:甲戊壬子一坎休。


干支:甲子乙丑丙寅



戊子己丑庚寅



壬子癸丑甲寅


阳局:休坎一,生艮八,开乾六。


阴局:休离九,生巽四,开坤二。


图二:乙丁辛卯二坤求。


干支:乙卯丙辰丁巳



丁卯戊辰己巳



辛卯壬辰癸巳


阳局:休坤二,生兑七,开离九。


阴局:休艮八,生坎一、开震三。


图三:甲戊庚午三震上。阳外,阴内。


干支:甲午,乙未,丙申。



戊午,己未,庚申。



庚午,辛未,壬申。


阳局:休震三,生巽四,开艮八。


阴局:休兑七,生坤二,开乾六。


图四:辛丁癸酉四巽流。阳外,阴内。


干支:辛酉,壬戌,癸亥。



丁酉,戊戌,己亥。



癸酉,甲戌,乙亥。


阳局:休巽四,生离九,开震三。


阴局:休乾六,生兑七,开坎一。


图五:丙子庚子六乾起。阳外,阴内。


干支:丙子,丁丑,戊寅。


庚子,辛丑,壬寅。


阳局:休乾六,生坎一,开兑七。


阴局:休巽四,生震三,开离九。


图六:己卯癸卯七兑求。阳外,阴内。


干支:己卯,庚辰,辛巳。



癸卯,甲辰,乙巳。


阳局:休兑七,生乾六,开坤二。


阴局:休震三,生艮八,开巽四。


图七:壬午丙午八艮位。阳外,阴内。


干支:壬午,癸未,中申。



丙午,丁未,戊申。


阳局:休艮八,生震三,开坎一。


阴局:休坤二,生离九,开兑七。


图八:乙酉己酉九离。阳外,阴内。


干支:乙酉,丙戌,丁亥。



己酉,庚戌,辛亥。


阳局:休离九,生坤二,开巽四。


阴局:休坎一,生乾六,开艮八。


正针穿透六十甲子休生开三门定局:


六十龙,休门,生门,开门。


甲子龙,离九,巽四,坤二。


丙子龙,巽四,震三,离九。


戊子龙,离九,巽四,坤二。


戊子龙,坎一,艮八,乾六。


庚子龙,乾六,坎一,兑七。


壬子龙,坎一,艮八,乾六。


乙丑龙,坎一,艮八,乾六。


丁丑龙,乾六,坎一,兑七。


己丑龙,坎一,艮八,乾六。


辛丑龙,乾六,坎一,兑七。


癸丑龙,坎一,艮八,乾六。


丙寅龙,坎一,艮八,乾六。


戊寅龙,乾六,坎一,兑七。


庚寅龙,坎一,艮八,乾六。


壬寅龙,乾六,坎一,兑七。


甲寅龙,坎一,艮八,乾六。


丁卯龙,坤二,兑七,离九。


己卯龙,兑七,乾六,坤二。


辛卯龙,坤二,兑七,离九。


癸卯龙,兑七,乾六,坤二。


乙卯龙,坤二,兑七,离九。


戊辰龙,坤二,兑七,离九。


庚辰龙,兑七,乾六,坤二。


壬辰龙,坤二,兑七,离九。


甲辰龙,兑七,乾六,坤二。


丙辰龙,坤二,兑七,离九。


己巳龙,坤二,兑七,离九。


辛巳龙,兑七,乾六,坤二。


癸巳龙,坤二,兑七,离九。


乙巳龙,兑七,乾六,坤二。


丁巳龙,坤二,兑七,离九。


庚午龙,震三,巽四,艮八。


壬午龙,艮八,震三,坎一。


甲午龙,震三,巽四,艮八。


甲午龙,兑七,坤二,乾六。


丙午龙,坤二,离九,兑七。


戊午龙,兑七,坤二,乾六。


辛未龙,兑七,坤二,乾六。


癸未龙,坤二,离九,兑七。


乙未龙,兑七,坤二,乾六。


丁未龙,坤二,离九,兑七。


己未龙,兑七,坤二,乾六。


壬申龙,兑七,坤二,乾六。


甲申龙,坤二,离九,兑七。


丙申龙,兑七,坤二,乾六。


戊申龙,坤二,离九,兑七。


庚申龙,兑七,坤二,乾六。


癸酉龙,乾六,兑七,坎一。


乙酉龙,坎一,乾六,艮八。


丁酉龙,乾六,兑七,坎一。


己酉龙,坎一,乾六,艮八。


辛酉龙,乾六,兑七,坎一。


甲戌龙,乾六,兑七,坎一。


丙戌龙,坎一,乾六,艮八。


戊戌龙,乾六,兑七,坎一。


庚戌龙,坎一,乾六,艮八。


壬戌龙,乾六,兑七,坎一。


乙亥龙,乾六,兑七,坎一。


丁亥龙,坎一,乾六,艮八。


己亥龙,乾六,兑七,坎一。


辛亥龙,坎一,乾六,艮八。


癸亥龙,乾六,兑七,坎一。


(二)乙丙丁三奇的遁演法


将六十甲子按每月二气,每气三候,每候五日为一局,三候分为上中下三局。即: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为上局。


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为中局。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为下局。


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为上局。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为中局。


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为下局。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为上局。


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为中局。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为下局。


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为上局。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为中局。


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为下局。


上述六甲和六己就是每气三候,即三局的旬头。穿山六十龙的分局,查阅六甲和六己旬头就可以了。例如:丁卯龙,是甲子旬头,为上局。辛卯龙,是己巳旬头,为中局。


知道了查旬头分局。再查看穿透六十龙是属于二十四气的那一气,就是那一气的什么局。依照口诀起甲子,冬至以后是顺仪逆奇,夏至以后是逆仪顺奇的布局。乙丙丁三奇也就随甲子头而推遁出宫位了。


例如:甲子龙,是大雪上局。口诀是:“大雪运排四七一。”即大雪上局起甲子于巽四,中局兑七,下局坎一。大雪是夏至以后的节气。是逆布六仪顺布三奇的。即六仪是逆布九宫。


甲子巽四,乙丑震三,丙寅坤二,丁卯坎一,戊辰离九,己巳艮八……而三奇是顺布的,即:甲子巽四,乙丑中五,丙寅乾六,丁卯兑七。于是甲子龙的乙丙丁三奇就随甲子头而遁布为五、六、七宫。


再如:辛丑龙,是冬至以后大寒己亥旬头中局。口诀是:“大寒春分三九六。”即大寒中局起甲子于离九宫。依照冬至后顺仪逆奇的规定,则:甲子离九,乙丑艮八,丙寅兑七,丁卯乾六,因而辛丑龙三奇是八七六三宫。


布局口诀:冬至后阳局,顺布六仪,逆布三奇。


冬至惊蛰一七四,小寒二八五为次,


大寒春分三九六,立春八五二宫照。


雨水九六三顺旋,芒种六三九局殊,


立夏清明四一七,谷雨小满五二八。


夏至后阴局,逆布六仪,顺布三奇。


夏至白露九三六,小暑八五二宫宿,


大暑秋分七一四,立秋二五八宫是,


处暑逆推一四七,大雪运排四七一,


立冬寒露六九三,霜降小雪五八二。


穿透六十龙乙丙丁三奇定局。


甲子龙,大雪上局四,三奇五六七宫。


丙子龙,大雪下局一,三奇二三四宫。


戊子龙,大雪中局七,三奇八九一宫。


冬至中局七,三奇六五四宫。


庚子龙,冬至中局七,三奇六五四宫。


壬子龙,冬至上局一,三奇九八七宫。


乙丑龙,小寒上局二,厅奇一九八宫。


丁丑龙,小寒下局五,三奇四三二宫。


己丑龙,小寒下局五,三奇四三二宫。


大寒下局六,三奇五四三宫。


辛丑龙,大寒中局九,三奇八七六宫。


癸丑龙,大寒上局三,三奇二一九宫。


丙寅龙,立春上局八,三奇七六五宫。


戊寅龙,立春下局二,三奇一九八宫。


庚寅龙,立春下局二,三奇一九八宫。


雨水下局三,三奇二一九宫。


壬寅龙,雨水中局六,三奇五四三宫。


甲寅龙,雨水中局六,三奇五四三宫。


丁卯龙,惊蛰上局一,三奇九八七宫。


己卯龙,惊蛰上局一,三奇九八七宫。


辛卯龙,惊蛰下局四,三奇三二一宫。


癸卯龙,春分中局九,三奇八七六宫。


春分下局六,三奇五四三宫。


乙卯龙,春分中局九,三奇八七六宫。


戊辰龙,清明上局四,三奇三二一宫。


庚辰龙,清明上局四,三奇三二一宫。


壬辰龙,清明下避七,三奇六五四宫。


谷雨下局八,三奇七六五宫。


甲辰龙,谷雨下局八,三奇七六五宫。


丙辰龙,谷雨中局二,三奇一九八宫。


己巳龙,立夏中局一,三奇九八七宫。


立巳龙,立夏上局四,三奇三二一宫。


癸巳龙,立砟上局四,三奇六五四宫。


小满下局八,三奇七六五宫。


乙巳龙,小满下局八,三奇七六五宫。


丁巳龙,小满中局二,三奇一九八宫。


庚午龙,芒种中局三,三奇二一九宫。


壬午龙,芒种上局六,三奇五四三宫。


甲午龙,芒种上局六,三奇五四三宫。


夏至上局九,三奇一二三宫。


丙午龙,夏至下局六,三奇七八九宫。


戊午龙,夏至中局三,三奇四五六宫。


辛未龙,小暑中避二,三奇三四五宫。


癸未龙,小暑上局八,三奇九一二宫。


乙未龙,小暑上局八,三奇九一二宫。


大暑上局七,三奇八九一宫。


丁未龙,大暑上局七,三奇八九一宫。


己未龙,大暑下局四,三奇五六七宫。


壬申龙,立秋中局五,三奇六七八宫。


甲申龙,立秋中局五,三奇六七八宫。


丙申龙,立秋中局二,三奇三四五宫。


处暑上局一,三奇二三四宫。


戊申龙,处暑下局七,三奇八九一宫。


庚申龙,处暑下局七,三奇八九一宫。


癸酉龙,白露中局三,三奇四五六宫。


乙酉龙,白露中局三,三奇四五六宫。


丁酉龙,白露上局九,三奇一二三宫。


秋分上局七,三奇八九一宫。


己酉龙,秋分上局七,三奇八九一宫。


辛酉龙,秋分下局七,三奇八九一宫。


甲戌龙,寒露中局九,三奇一二三宫。


丙戌龙,寒露中避九,三奇一二三宫。


戊戌龙,寒露上局六,三奇七八九宫。


霜降上局五,三奇六七八宫。


庚戌龙,霜降上局五,三奇六七八宫。


壬戌龙,霜降下局二,三奇三四五宫。


乙亥龙,立冬下局三,三奇四五六宫。


丁亥龙,立冬中局九,三奇一二三宫


己亥龙,立冬中局八,三奇九一二宫。


小雪上局五,三奇六七八宫。


辛亥龙,小雪下局二,三奇三四五宫。


癸亥龙,小雪下局二,三奇三四五宫。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 上一篇文章: 罗经(12—16)穿...
下一篇文章: 罗经1~11 »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