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六爻中的“重复操作性”“游戏规则”
科学的东西是它的“可重复操作性”,周易的预测功能如果不具备“可重复操作”性,早已被历史淘汰,何至于到现在愈加兴旺?所以它的科学性无可置疑的。从理论上来说,其中越抽象的理论越具“可重复操作性”之意义,如卦技20法30法这些属思维方法范畴方面的内容。
在“分类预测”方面,大框架是“可重复操作性”的(也只是在一定时空与意义上),其细则(如《易隐》)太多,不可重复操作,只可“类比”操作,以相似性原理来“举一反三”,按其内在的易理去变通,可重复“操作”的是那些细节(细微末事)中隐含的易理,而非细则本身。
这便是“游戏规则”。
在井冈山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红军的德国顾问把他们西欧的军事作战方案视作可重复操作的普遍真理,筑垒建堡,结果大败。
中医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要在汤头方剂上有加减――因这种不可重复操作性(每人每次病不一样),反而被“正统科学”嗤笑为“迷信”。
六爻因其每一卦具体要反映千变万化的事物,具有不可重复操作性,(只以其易理去活变),故不但被现代科学家视为“迷信”,有的可爱的“易学家”为了“媚科”,也标榜他“建树”的“六爻体系”是“可重复操作的”,因为不这样便不足以言“科学而他这样做,恰恰抽掉了易理活变、道法自然、法无定法的大原理。
为什么在六爻卦中看病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如可用卦,用五行,爻位······正是由于每次卦均不可重复,均有其信息特点、倾向,可重复的是易理,而角度不一定要重复。角度可以重复也可以不重复,采取什么角度完全凭当时的具体卦情、场态,或者有时候参照外应的参与、盲点的发生等。用卦看病如此,看一切莫不如此。但有的人机械理解“可重复操作性”,故只能视六爻为可照套的公式了!这不是别的什么悲哀,而是思维的悲哀。
可以重复的是易理,不可重复的是个案。重复与机械照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每次的卦都是在不同的人事时空神下进行,故信息特点与倾向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