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候、格局、旺衰
作者:浙易 转载请注明!
《穷通宝鉴》原名《栏江网》成书于明代,作者姓名不详。一直在坊间流传,类似江湖手稿“巾箱”,未有公开发行。至清初康熙年间传入日官之手,易名为:《造化元钥》,而光绪年间被楚南余春台再次演绎,更名为现今的《穷通宝鉴》,流行至今,目前能看到的版本即是余春台版,尔后徐乐吾又做了关于《穷通宝鉴》的评注,名为《造化元钥评注》。此书与传统的命学区别甚大,不查格局,不论病药,重视天干搭配,以及五行四时之气候,重视调天地之气候深浅,实为考察命局的存活环境。与《子平真诠》不同的是:《真诠》以日为体,把“用”归结到日元以外的七个字,然后按照月令为提供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反观日元所处的环境。
《穷通宝鉴》的理论则大有不同,其主要是根据日元在不同的月份,取搭配之干支,虽然其参照的中心也是月令,但是更加重视其干支物性的搭配。如果说格局是重视十神上的搭配,损益;那么调侯体系则完全是按照气候的寒暖燥湿,进行干与干之间的搭配,寻找最优质的天干搭配模式,对于生克制化反而不作为主要的考虑要素。纵观《穷通宝鉴》全文,其重点强调十干性情,对天干的处理方式首先必须有用有情之干要透出,其次透出之后要配合好具体的位置。如丁生辰月,则要透庚甲,取庚劈甲引生丁火。
另外对于日主强弱问题,也被放置在调侯之后,调侯成为一个八字中最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日元强弱,格局的结构,都不是八字最重要的,其最重要的直指日元存在的天地气候,而这种气候就决定了需要选取什么样的天干进行与日元的搭配,穷通按照日干对照12月的气候寒暖燥湿,以及天干的本体属性,进行搭配,其搭配大体规律也是有迹可循。如甲木日元,通常用庚、丁进行组合。乙木则考虑用丙、癸二干;丙火重壬水;而辛金则取壬、甲;丁火配庚、甲;戊己土配甲、丙、癸三干;庚配丁甲,而壬癸互配庚辛;对于十天干,《穷通宝鉴》中大略上有以上集中天干配合形式,且经常出现。
以《子平真诠》为主的格局体系运用财官印食等名称定义格局,然后对财官印食,杀伤劫刃赋予各种意义,如官星从人象上,为上司、领导、管理者,赋予了生活之象;从物象上,定义为一切规则性的制度,建筑,环境等。从地理以及空间都有其固定的象上的意义。也就是说,格局体系是在十神的搭配上探讨日元所面对的客观环境,或者说存在环境的优劣。而《穷通宝鉴》的论命体系则是按照天干本身的五行属性,进行干与干的搭配,其不重视地支,地藏之物必须透于天才能发用。简单来说,一个是用十神进行组合,形成以日元为中心的体---以格局为提纲的用(体用组合之一);另外一个是用纯粹的金木水火土五种五行的天干,形成以日元为中心的体---以其他天干为用对日元进行搭配的又一个体用组合。如丁火日主为体,庚甲配合即为用。大致明白了穷通的理论核心之后,我们来分析下《穷通宝鉴》这种理论建构的逻辑。
首先、《穷通宝鉴》从五行入手,总论五行属性,以五行的本体属性作为逻辑演绎的起点。书中认为:研究命理,首须明五行之为何物。直接点出五行是春夏秋冬之气候,流行于天地之间,循环不断,是为五行。格局是建立在日元这个体,这个中心点之下的一套对于日元客观环境的考量。而穷通的理论则是首先从五行本源去寻找五行的本体属性,不光是对日主,更是考察日元以外的其他天干的性质,纯粹直接用干与干进行搭配,而不是要将天干转化成十神等名称,赋予意义之后再去建构格局。所以穷通的干与干的搭配总称为调侯,而没有逐次的定名为财官格,或者杀印格等名目。它认为,财官食印等八神名称,古人提纲挈领,以示初学,所以便于论休咎也。直接用日元与月令的生克定名,定格,单纯用生克作用进行了一种格局式样的建构,那么这样就忽略了本身天干之间的属性,就好比,冬虫夏草,虽为一物,但是冬为虫,夏为草,如果不重视五行所处的气候,直论生克配一固定格局,这种格局是否冬夏都有效呢?在冬天的时候是虫性,在夏天则为草性,其本体性质已然变化了,如果直接拿来不分气候的入药,药性自然不同,从配药的格局上是取同一物,但同一物今日往时不同;再如,昨日之食物,食之于今日,因食过时,反伤脾胃。虽都为食物,然用之时日不同,有用有不能用,孰能功效相同?是故“言财官印食,不如劲言五行之为便,故本书专论五行,不言八神”。
五行各有其本体属性,挂名财官印食,只为区别与日元之关系谱系而已,如克日者为官杀,生日者为印绶;便于分辨而已。恰因这种定名,而忽略其本身之性,如社会中,因彼此共事多年,而未能从对方本性出发,待他日因友构陷事发,才知友之本性使然,不因彼此关系而改变。纵使组合格局构造再完美,但是其干之本性依然存在,杀虽有食制,但是其杀星未必能尽灭;如癸水虽为丙火之官,官虽吉神,但是毕竟癸丙相配,不晴不雨之状,格虽成,未必显贵!诚如《子平真诠》中对格局高低之分,有木火伤食,金水伤食,或火土伤官,各自因为其本体五行属性的搭配,虽都为伤食之格,但是层次有高低。
自此可以明了:干支五行之本体才是命学需要首先重视关注的,五行格局虽然有搭配,但是其格局的搭配还是要因五行本身之性而有高低,金木水火土五行本身的性质对于格局的高低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故,论命必须从五行干支本体的属性出发,先明本体,再谈后期的组合成格而发用!体用不分,是命学发展上常有之事,研易者大多不分轻重,不考先后,乱加作用,不知其内理,枉求格局之神性,而忽略其内在原初材料的搭配!此乃现代命学中最难扭转的弊端,看今人早先迷李氏之新派,后又迷段氏盲派,近年又再重格局,殊不知,勿论何种流派,万变不离阴阳五行之原本,不离体用之道,体用不明,如何断命!
五行之本体属性,各自有其特点。水性智,火主礼,木性仁,而金义土信。五行多赖土,因水附而行,火无土不归,金不土不生,而目无土则根不托!五行的人伦色彩在穷通看来,因其本性而决定,水流动变化,其象为智;火性光明,不隐晦,则主礼;金秋有肃杀之象,是故主义;土厚重,则信出,包容而载万物。天干为五行分化而出,是故了解天干,必从五行本体属性开始。其具有几个特点:第一、五行因为各自本身属性各自具有特点,如人之个性。第二、五行之间可以互为流转,五行之气循环不塞,因生旺墓绝而性变,气候不同,则五行性情随之而变,如木之于春秋,春木繁盛,而秋木则凋零。第三五行配合,重在中和。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遇过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贵与折中,归于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命理之意就在于中和、平衡。此依然是穷通之理,也即子平之本理,《渊海》《三命》重平衡、格局重体用之平衡、滴天依然重视平衡。是故论命不能因格局,因用神,因财官等等诸多名词之抽象价值、伦理、意义而忽略其五行本体之平衡。如因正官为吉神,殊不知官多其性未必显吉,官多克神,而印虽生身,但印多束身,如虽为人母,爱子太腻,则如《滴天》所论,母慈子灭;君强则臣弱,天重则地衰,不成载辅!平衡中和为要!格局财官只为后人为了研易方便、创造的论命程式、体系而设定的名词而已。如一机器,在于整体配合使用,运行通畅则好,舍其整体运行实效,而求其形全,外表之华丽,则本末倒置!
《穷通》重视五行的气候,如木在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使用办法,这与格局的程式在逻辑上有相通之处,只是处理的手法不同。因木生于不同的季节,格局有分;其立论的重心放在格局上,配合不同,格局分蔫;但是五行自有其本性,穷通认为木本身因为气候不同有自己不同的性质,所以立论的重心在日元或者五行本身,与格局无关。简单说,格局体系以格局为体,与其说是日元配月令成格局,不如是先看月,再用日来配合月,然后看月为何格!重心在于月令为太极点。《穷通》的理论与《滴天》《渊海》等一脉相承,月令只是为了用来参看日元的状态,其中心在于日元本身的状态如何。所以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子平真诠》的体系实际仅仅是对日元的外部环境进行考察,是论命的一种视角而已,与一般的只用日元作为主体的视角不同,《真诠》体系是单单强调的日元的客观环境,将以客观环境中的月令作为中心来进行重点考察。日元只是确定月令这个中心的名称的一个参照物而已,不是其重视的主体。再简单的说,格局论命是全面整体论日元的一个部分,从客观的环境的角度去考察日元。那么道理就很明了,如果你为了让格局漂亮,格局美好,而忽略了日元这个你(格局模式)为其服务的体的话,那么格局设定出来还有没有意义呢?今天诸多研易者认为格局不能坏,甚至舍弃日元而重视格局,不知格局只是为了更好的界定日元的,服务日元而进行的一种组合而已。如果真这样论命,不是本末倒置是什么?
回到《穷通宝鉴》对五行本性的研究,上文谈到木自有其本性,要单纯从五行的角度分析命局,那必须要对干支属性的本体进行细化。如木的性质归结如下:木之本性:腾上。于是要用金驱使。组合:1、木重则用金。2、木喜土重,根则稳固;3、木需水,水多木漂,水少木枯;4、木分活木死木;活木要有源、乡、生。死木要受克、自死。
源:甲戌、乙亥; 受克:甲申 乙酉 甲子乙丑
乡:甲寅、乙卯; 自死:甲午乙未
生:甲辰、乙巳:
木金组合原则按照木之死活:生木不喜金,喜火;死木不喜火,而喜金。木按照季节分喜好:春木喜火,因其为火木,且初春余寒未消,用火解冻,木之生机勃然矣。秋木则需刚金削剪,成栋梁之木。
对于木土组合,春初则土不怕,但是暮春则怕土多。因暮春土重,木气走衰。总体一个原则“少见则喜,多见则忌,不宜喧宾夺主”。《穷通》依然持一个恒定不变的原则,多少之分,平衡为要。体用要分,“不可喧宾夺主”。夏月之木,根干叶枯。则取水为调侯,成滋润之功。最忌火,体重而用不能衰。夏火为体,木入体方,必见帮木之水,润木之用。这里的体用又一变化,木入夏方,其天地五行流转最多的是火。必须取水生木制火取中和平衡。不同季节五行不同的使用配置方式。如果格局体系除日元外考虑的是干支生克作用关系的配合;那么《穷通宝鉴》体系则是考虑日元生存的气候,因气候原因导致日元需要用哪些天干加以配合。穷通重视气候明矣。
如《穷通宝鉴》在论到四月的甲木的时候,认为“四月木气已退,丙火司权,先癸次丁,又须有庚透。此总论四月甲木取用之法也。”首先审四月木气旺衰进退;其次查司权主体,也即最旺之五行;于是因丙而求癸,再取丁火发用,配合庚,此为甲木取用的一种顺序。
至于为何取癸,穷通论的很明白,认为四月火气太旺,木性容易枯槁,必取水润局,然何又用丁火?因为木必见火泄秀,不喜丙火旺耗,而喜丁火缓泄,用之轻缓,因丙丁之性不同,阴阳有别。非旺衰体系,只要日元旺,勿论丙丁皆为用。丙等于丁呼?如若等同,然何要分个阴阳?盖干支阴阳虽同属五行,如人之男女,物之雄雌,阴阳有别,体性不同,而用神分焉!
那么这种调侯理论具体在论命时又如何操作?试看下面三个八字:
1、 丙午 癸巳 甲戌 甲子
2、 丙午 癸巳 甲子 丙寅
3、 丙午 癸巳 甲寅 丙寅
如果从《子平真诠》格局体系入手分析,三造按照月令取格,透丙火,均为食神成格(暂不考虑司令情况,后文有专文论司令人元用事与定格之间的关系)。食神成格,配之以财,最忌者为枭。那么分成格败格,无疑都为格中有败,因干透癸水,夺食明显。如若从格局顺逆考察,食神为吉格,成格当然不喜枭神。三者均破格。如若从体来分,1造日元更弱,格局更强,禄也不见,其余两造虽火土两旺,至少见禄归时,然1造大贵,2造参政,3造则为乞丐。从格局体系查相神,第一造食神生财,有戌土只是地支转化,也未能透干。23两造也未透财,何故一造大贵呢?
于是解释可以有几个:第一造有比肩帮扶日元,火土虽重,比肩帮身透干发用。其余两造虽得禄,但透不透干,但是仔细观察,依然解释不明,因三造根落双支。木气自旺,归时归禄,木性不弱。然何为乞丐?格局的角度无法解释,旺衰平衡的角度依然无法解释。显然穷通宝鉴的理论可以解释,那就是木生巳月,木性凋枯,必取癸水润局为先,火土旺按照神峰通考理论,也是最终只病,其药就在癸水。重病要重药,癸水自然成为八字中的重中之重。显然12两造癸水通根力重,调侯作用发挥的比三造更好。那么12的区别在哪?在于一者坐下子水,时贵寅木;一者落时归子水。此乃日时受气不同,水气力量有别之故。所以一造更贵,二造次之。因月时为天地进气于八字之门户,年日为静,主后天生发,月时为先天进气吸收之门户,年日为后天受气散气之巢穴。八字重在整体配合,有其取用之先后层次。此三造首重平衡,从旺衰角度观之,第三造火土最旺,金水最弱,失衡比例最重;2造火土与1造相当,但1造水得气更深,且坐下戌土,火气顺势流通转化,是为有情。故1造大贵,2造次之,三造最差。
从调侯的角度看,1造最好。对于格局其实这三个八字如果不从司令的角度考察,其实都差不多,就连配合都无大区别。最终还是考察干支本体的力量气候,究日元生存环境的优劣而已。《穷通宝鉴》在节气深浅,气候宜配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研究,不得不重视。从取用的角度看,调侯用神的选取实际也是为了日元本身的旺衰平衡,但是这种平衡绝非平日所论力量之平衡,更多强调五行本气在不同气候中的状态的平衡,如上三造,调侯的落脚点不在于火土旺泄耗甲木的力量,而在于火炎土燥,甲木没有生发之机。在于甲木四月生存环境的利弊的考虑。不在于甲木力量轻重,如上第三造,如从力量的角度,旺衰的角度,3造并非甲木最弱之造。尤其1造更是甲木弱而无生。
所以调侯的体系不在于五行力量的平衡,不是单纯旺衰体系的力量比较,而是对干支存在的生机气机的考虑。诚如一个孔武有力之人,如若其情志抑郁,懒惰而不勤,心力太弱,有何作为,有何生机?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淮南橘,淮北则为栀。一者性格本性,二者生存之境况。再健康之人,处于长期污染环境,也难有长寿之保障;再怕冷之人,于夏天也不冷。体质因气候而有不同表现。是故穷通的调侯作为一个断命的角度,受到广泛的认可。是故看命首重调侯,梁湘润在研究《子平真诠》格局体系时屡次强调这个问题,认为调侯为要。而《子平真诠》在格局配合的时候也屡次提到冬金喜火,虽金水伤官,不怕见官,舍格局之搭配完整,而取调侯之用。是故格局在某些重大调侯问题上,还是需要让位。
那么调侯与日元旺衰之间,如何取舍?上三造的比较也给出了答案,如1造日元最弱,但是调侯有力,病不在日弱,在于火土旺。三造日虽旺,又当如何,依然乞丐。所以调侯依然在旺衰层次之上。但是无论是调侯用神,还是旺衰用神,抑或格局用神,最终都是考察日主这个体的生存客观环境的一个角度而已。不可执一而偏废其他,凡观命可以多角度多视角的去考察,取最需要用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