瘹字的含义解析,瘹字组词典故,瘹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智慧与文化。每一个汉字不仅具有其特定的形体,还蕴含丰富的音、义和象征意义。“瘹”字虽不常见,但同样体现了汉字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瘹”字读音为 **diào**,属于现代汉语拼音系统。在五行学说中,由于该字偏旁为“疒”,与疾病、身体相关,故五行属性可归为“火”或“土”,具体需结合整体命理综合判断。不过,“瘹”字本身并不常见于五行起名常用字库中,其五行归属亦非明确固定,更多需从字义和音韵上加以考量。
用“瘹”字起名较为少见,因其含义偏向“狂”,即狂乱、失常之意,通常不被视为吉祥字。但若从文化深度或艺术创作角度出发,可用作表达个性张扬、思想超脱之意,适合追求独特风格的名字命名。当然,起名时需结合姓氏、八字及整体字义搭配,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据《康熙字典》记载,“瘹”字属**午集中·疒字部**,页码为第779页第33条。其注音为“多嘯切”,音同“弔”(diào),引《博雅》释为“狂也”,又有《集韵》指出其另义为“小儿病”。这表明“瘹”是一个意义较为特殊的汉字,既可用于描述精神状态的狂乱,也可指代儿童疾病,具有一定的历史语言学价值。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瘹”字虽不常见,但其形声结构可从《说文解字》角度分析。从“疒”为形旁,表示与疾病相关;“旦”为声旁,表明其读音来源。从集韵来看,“瘹”与“弔”音通,意亦相近,体现出古人在字音与字义之间构建的联系。
虽然“瘹”字未广泛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但由于其“狂”的含义,可与诸多表现情感激烈的诗句产生联想,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所体现的豪放与狂放精神。虽无直接用“瘹”字的作品,但其意义与诗意精神相通。
与“瘹”相关的成语极少,目前尚未收录有以“瘹”字为核心的成语。但可从其“狂”的释义出发,联想与“狂”有关的成语,如“狂风暴雨”、“狂妄自大”、“狂喜若狂”、“狂放不羁”等,虽非直接相关,但有助于理解该字的语义背景。
“瘹”字可组词语如下(含古义及现代联想):
1. 瘹病
2. 瘹态
3. 瘹言
4. 瘹心
5. 瘹疾
6. 瘹症
7. 瘹气
8. 瘹乱
9. 瘹狂
10. 瘹语
11. 瘹笑
12. 瘹怒
13. 瘹行
14. 瘹梦
15. 瘹态百出
16. 瘹意
17. 瘹志
18. 瘹思
19. 瘹神
20. 瘹影
综上所述,“瘹”字作为一个较为冷僻的汉字,虽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其在古典文献中有着明确的释义和历史背景。它象征着一种狂放、非常规的精神状态,也可引申为对个性、思想自由的追求。在起名中,需谨慎使用,但在特定语境下,也可赋予其独特意义。学习和了解此类汉字,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字的多样性与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