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鼻”的意义和解析
字形与结构:
“鼻”是一个会意字,由“自”和“畀”组成。从自,从畀, 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在表示自己的意思后,另造了“鼻”字。“畀”的意思是给予、付与,结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为鼻子。
读音与五行:
“鼻”的拼音为bí,笔画数为14,偏旁为“鼻”,五行属水。
同义与引申义
吸兼嗅觉的器官
“鼻”作为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通道。以下是古代典籍对“鼻”的解释:
-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 又, 鼻者, 肺之使。”
-
《易·噬》:“肤灭鼻。”虞注:“艮为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
其他含义
“鼻”还有以下几种含义:
-
嗤之以鼻:轻视、嘲笑的表情。
-
鼻饮:用鼻饮水。
-
鼻准:鼻子的尖端。
-
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状部分,如印鼻、针鼻儿、门鼻儿等。
-
初始、发端:兽之初生谓之鼻,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
在古典文献中的释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解释道:“鼻,引气自畀也。” 意思是通过鼻子进行呼吸。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记载:“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初生谓之首。梁益閒谓鼻爲初,或谓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
《管子·水地篇》
“??發爲鼻。” 说明鼻子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白虎通》
“鼻者,肺之使。” 强调了鼻子作为呼吸器官的作用。
与“鼻”相关的成语
-
嗤之以鼻:表示轻蔑、嘲笑的态度。
-
鼻青脸肿:形容脸部受重伤的样子,比喻受到重大挫折。
-
仰人鼻息:依赖他人,受制于人。
-
鼻涕眼泪:形容极度悲伤。
-
鼻观口诵:形容专心读书。
组词示例(20个词)
-
鼻子
-
鼻孔
-
鼻腔
-
鼻涕
-
鼻烟
-
鼻炎
-
鼻饲法
-
鼻音
-
鼻窦
-
鼻息肉
-
鼻翼
-
鼻梁
-
鼻涕虫
-
鼻贴
-
鼻喷剂
-
鼻腔镜
-
鼻腔喷雾剂
-
鼻塞
-
鼻咽癌
-
鼻祖
“鼻”字在中国古典中的应用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鼻”不仅指人的嗅觉器官,还具有多种象征意义。例如,《扬雄·反骚》中有“或鼻祖于汾隅”,指的是某人的祖先来自汾隅;《张衡·西京赋》中提到“鼻赤象,圈巨狿”,描述了某种景象。
总结
“鼻”作为一个人体的重要器官,不仅是呼吸和嗅觉的工具,还在汉语中衍生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典文献到现代医学术语,它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鼻”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价值。此外,“鼻”字在命名和诗词创作中也有独特的地位,可以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