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道”
我相信中国的上古中古时期,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圣人,象伏羲、黄帝、周公、孔子等。是他们创立并推动了中国的文明与文化。我也相信圣人所言的“道”的存在,并能深深感受到。“道”是什么?“道”是否可以追问?有没有描述“道”的方法?
有的人说,“道”不可以被追问,“道”只要问出来,就不对,更不可以描术。我不认可这种观点,世间的学问、智慧都可以传播、追问和学习,只有宗教问题不能问为什么,你不能向信徒追问上帝存在的问题。“道”不是宗教的上帝,“道”也不是我们平常的知识,但也决不是神秘而不可知的东西。
从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我们的知识从哪里来?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学来的;那书本及别人的知识又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大概我们见到的所有的知识,无不是从经验总结到理性升华,一步一步形成的。如果我说有的知识是通过“悟”出来的,你一定不会相信,可是,“道”就是这样的。
老子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易经》讲:观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你见过一个人不出家门、不上学、不读书、不看报、不上网就能通晓天下之事么?你见过一个人憋在家里,憋出个想法,居然是超群的智慧之学么?当然谁都没见过,我们离圣人的时代太久远了。如果你想理解圣人的这种取得智慧的方法,你可以了解一下历史上道家与佛家的许多修炼高人,象达摩面壁十年而修成正果,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圣人确实可以这样获得极高的认知世界的智慧。由于这种认识取得方法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要理解圣人的东西,要跟普通学习方法不一样才行。
可以想一下,圣人致虚极,守静笃,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悟到“道”的存在,但“道”无法用普通语言概念描述,可是为了让普通人知道,圣人设“象”以言“道”,用象的方法来描述道的运行。如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这些都是说“象”。我们普通人只有通过可以用感观体会的的“象”来认知“道”。
圣人作易,用形象的东西告你“道”,但“易”说的是“象”,也不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还需要人去认真体悟。易的体系有一套人类智慧可以认知的概念,比如阴阳、五行、八卦等,这些东西的学习,圣人是让人们去近“道”的。可如果人们连这些概念都不懂,那对于“道”的理解,那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术数学,实际是圣人为知者、智者感受“道”的存在而创设的。因为术数的推测会让你感到惊准,那你就得相信,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在支配世界,否则我怎么可以推到未来的结果呢?而这一切的过程可以认知,可以检验,可以传播与学习。当“道”的存在被你认为确定无疑后,便归于一种信仰。中国的传统的道家与儒家都是由这一信仰引出的,只不过一个求之于出世自修,一个求之于入世自修也济世。儒家的最高境界“内圣外王”的内圣,我理解就是精神上的信“道”。
虽然在中国没有形成西方那样的宗教信仰,但中国传统的“道”却毋庸质疑可以成为信仰。因为可以导致我们信仰的是对我们自身的不确定性及其限定而寻求精神上的超越。我们的生命的有限的,而知识与见解更是有限,我们对未来命运一无所知,可我们的精神与思想却可以茫无边际,也在不停地追索,故一定要寻找另一种超越于人类一切限定的终级的东西,要么在生命上超越,象佛教讲的轮回超升;要么在认识上超越,象“道”或“上帝”。
“道”在一定意思上是一种可以为我们认识,却又可以满足我们精神超越的那个东西。道不同于上帝,虽然是一种终级认识,但不是不可以追问的或怀疑的,只是你一定在它的认知体系中追问,而不要在其外去追问。同时,“道”又不同于科学那样是一种确定的知识,可以是没有歧义性的知识,在通向“道”的终结之前,你必须要学习与实践“道”之下的“象”,用“象”的思想去理解认识世界。这样“象”思维就是一个既可以求证“道”的存在,又可以被我们用以实践检验的一段中间桥梁。
我要讲的是,“象”的认识世界之方法全然与我们掌握科学方法不同,它无时无刻不体现“道”的精神,从一开始它就先天的成熟,不容易置疑,也无所不包,我们对象理知识的实践与检验又是用象理之下创立的各种术数,比如命理学就是其一,中国有记载的术数方法不下千种,都能达到预测的目的。所以你甭想去直接检验“道”与“象”的体系是否是真,因为它并不讲具体的知识,甚至没有具体的研究对象,你如何检验?如果你不懂得术数,你连怀疑它是否真的资格都没有,故老子曾说:下士闻道必大笑之,不笑不足以谓道。他说的下士是指没有这类知识的人。
“象”,我认为有三大体系,一阴阳五行干支、阴阳二八卦、三阴阳河洛。“象”是怎么样理解描述这个界的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