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 / 公司起名 / 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易经情缘

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易经情缘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公司起名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9 更新日期: 2016-02-17 11:23

民族英雄文天祥与《易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的名言。
  近代中国人对这位民族英雄几乎家喻户晓。他那充满着中华民族气慨和高尚节操的诗句,以及他好唤起中华大地民族正义的《正气歌》,永远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象屹立在华夏国土上空,浩气长存!
  文天祥(公元1236-1282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时考试入选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元兵侵宋,宋都临安(杭州)危急,文天祥请率二十万义师背城决战,宰相陈宜中不许。后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冒险逃脱到温州,拥立益王赵,转战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四年拘囚,元军百般劝降,坚贞不屈,被杀。他临危不俱、视死如归,充分表现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南宋帝丙祥兴二年,元军都元师帅在汉奸张弘范的引路下,挟持被囚不降的文天祥随船攻击崖山(今广东新会崖南),当汉奸和张弘范强迫文天祥招降守崖山的张世杰时,文天祥大义凛然地写了一首《过零丁洋》诗给他: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一个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能将生死置以度外,视死如归,不以高官厚禄富贵荣华为恋,作为状元出身,位居丞相的文天祥更是不易!
  可是,人们要问这位具有高风亮节、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是如何造就出来的?是什么为精神支柱使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是中华《易经》文化之魂铸造了这位千古民族英灵!
  文天祥出生于江西庐陵。这是一个名家胜出之地,自古有‘吉水庐陵,人杰地灵’ 之称。小时,文天祥的父亲就开始精心培养他。《四书》、《五经》是文天祥从小必修之课。文天祥小时,尤其喜爱群经之首的《易经》。《易经》演述了天地间的各种变化规律,尤其是阴阳二气交潜变化之理,使文天祥的人生观受到很大启发,从小就懂得了乾天之气是创造万物的根本,是宇宙的正气。从《易经》的变化思维到天地人三者的关系结构上,他的《易经》思维潜透通达。这从他写《赠萧殿斋》一篇诗中,论述得清楚。
  未有大挠书,先有伏羲易,古人尚卜筮,今人信命术,
  八卦与五行,皆自河图出,易中元有命,道一万事毕,
  卦义六十四,萧君得其一,江湖旅琐琐,谈命比巽入,
  人情爱委曲,喉舌嫌棘棘,言言依忠孝,君平意未失,
  我生独肮脏,动取无妄疾,是有命流行,虽陨夏谁诎,
  安能从儿女,朝夕谈昵昵,若卦有人买,不妨君卖直。
  从上述诗篇中,可知文天祥不仅精通《易经》变化原理及64卦与河洛理数的关系,而且对命理与《易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作了细致的分析。如果从这篇诗词上还论得不透彻的话,他给朱斗南的合理书上写的序言谈得更彻底了。
  赠谈命朱斗南序
  天下命书多矣,五星勿论,若三命之说,予大概病其泛,而可以意推出入,祸福特未可知也,惟太乙统纪,钩索深远,以论世之贵人,鲜有不合,然闾阎贱微,有时而适相似者,仓卒不可辨。予尝谓安得一书为之旁证,以窥风造化之庶几哉,最后得朱斗南出白顾山人秘传一卷,以十干,十二支,五行,二十七字,旁施午竖,错综交互之中,论其屈伸。冲六害,察其变动,生旺官印空,而为衰败死绝破。禄马不害为贫贱,孤劫未尝不富贵。盈虚消息,观其所归,和平者为福,反是为祸。其言亲切而有证,予切爱之。独其所著之文,可以意得,不可以辞解,乃循其本文,变其旧读,概之以其凡,表之以其例………天命之至矣,出于人之所俄度者,不可一言而尽也。吾所见斗南论命,就其一家,真白眉哉,是为序。
  从这篇序言可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的文天祥,不仅对《易经》精通,且对《易经》术数也有较深的研究,对五行、十天干、二十地支之间的刑、冲、克、害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从序中还可知道他还对各类《易经》术数的命理书籍深有研究,且从中作出比较,肯定朱斗南出自白顾山人秘传一书的《易学》价值。
  由此可知,文天祥不仅精易理,而且精通《易经》术数。
  反映文天祥的民族气节、高尚节操的诗,除了《过零丁洋》以外,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才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之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惧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诊自辟易。衰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精于易理的人,能洞悉生死之道,自然能够达到正气凛然、浩气长存!
  此外,文天祥《文山全集》中,读《易经》、论述星相、命理术数的诗文达数十篇之多,从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朋友中,除了官场中的显达人物外,有许多是《易经》星相术士,并且他们之间来往密切,互赠诗文。如《赠人鉴萧才夫谈命》,文章称:“是秋迄次年,予所遭无有不与其言相符,噫!人鉴其神已!”又如《赠叶大明》诗云:“我生有命殊六六,木孛循环相起伏,袖中摸出将相图,尽洗旧学读吾书。”在《赠余月心五首》云:“子心月其明,子术星之数,为月诘众星,不知何以故。”
  文天祥不仅赞《易经》术数,自己也研习星相,并且多次提到从韩愈、苏东坡的星命中作出比较:“我生之辰月宿斗,如何谤誉由箕口。月圆只合醒眼看,斗亦何须挹浆酒。”
  文天祥与当时星相学家曾一轩、萧才夫、彭叔英经常一起研习星相,感情深笃,过往密切。其中彭叔英以星相术论断过文天祥“刚星居多,他日可为国独当一面。但主命得火,行限得金孛罗计,将主杀伐。”对此,文天祥坦然接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命者,令也。天下之事至于不得不然,若天实使我为之,此之谓令,乃自然之命也。”
  什么是自然之命?文天祥论述得很透彻。并且他还指出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规律:“譬之生物,松一类也,竹一本也,或千焉,或万焉,同时而受气也,然其后荣者、枯者、长者、短者、曲者、直者、被斧斤者、历落而傲年岁者,其所遭遇了然不同”。
  文天祥是一位学只渊博气节高操的一代名人。当他在朝廷为官时,以《易经》知识治理天下。当国家生死存亡之秋,挺身而出,保卫国土。当个人遭难,生死抉择时,以《易经》的正气要求自己做到义气凛然不可侵!文天祥可谓千古人杰!
  
苏东坡一生喜《易》与佛
  苏轼(公无1037-1101),号东坡居士,字子瞻。北宋著名诗人,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豪迈奔放,其著名作品有《大江东去》、《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等。几百年来他的诗作深入民间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绝。苏东坡出生于大文墨之家,历史上号称三苏(苏洵、苏辙、苏轼)三大文豪皆出于其家族中,人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他在哲宗时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作为一代文豪,在他的一生中,也历经波折,曾被捕入狱,遭受三次贬官到黄州(湖北)、惠州(广东)、琼州(海南)。但也能深悟众连成一片,关心民间疾苦,进行各项兴利除弊的改革创新事业,颇有政绩。
  他喜研《易经》,尤其处处以《易》理思维融入诗篇中。如《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便是例证。他以自然界阴消阳长、月圆月缺与人生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思维。这是《易》变的本义。此外,他也是很喜爱佛学,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提到佛。苏东坡还深研过与《易经》相关的星相学。据于史书记载,苏东坡对星命之学颇为内行,此有一事可以说明。苏东坡根据韩愈的三星行〉发表意见道:"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在间,而退之身宫在焉。今谤吾者或云死,或云仙。退之之言,良非虚也。乃知退之磨羯为身宫,仆以磨羯为命宫。平生多得谤誉,殆同病也。"他认为自己所以平生遭人口语诽谤无数,是由于自己出生时辰的星象与韩愈(退之)相似,而平生遭人诽谤方面亦极为相似。于是苏轼感叹韩愈《三星行》之言实在不是虚言。
  苏东坡的易学著作有《东坡易传》,他的《易》学主要继承王弼的学说,以说义理为主,多兼老子、庄子之学,儒道共宗,并杂以禅学。在易学史上该书亦有一定的影响。又据史书记载苏东坡不仅对《易经》与佛经深有研究,著有多种学说,且对《易经》的术数也极有研究,清袁树珊在《命谱》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附苏东坡研习《易经》术数的记载)
  东坡亦读相人书?
  东坡诗,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注不甚详,按王朴太清神鉴,黄色吉凶歌云,黄色天中列土分,圆光重大拜公卿,坡盖用太清神鉴语耳。
  [笔者注]这段文字是苏东坡研究学习《易经》术数的历史记述:根据古人相术书,认为"头为君,额为臣",因而额上具有:"分一面之贵贱,辨三辅之荣辱"的特征。"明君离不开贤臣的辅佐"因此乾庭的大臣如果额上的天庭位置(天庭在额上天中的下面,两眉之间的印堂之上)出现黄色光泽时,有机会为卿为相。
  东坡赠相者程杰诗
  东坡自谪海南归,人有问迁谪之苦者,坡云,上是骨相所招。少时入京师,相者云,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异日文章显,当知名,然有迁谪不测之祸,坡又赠善相者程杰诗云,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亦似相其不寿。
  而欲以早休当之,故又曰,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然坡公生平居官,起而复踬,未得遂急流通退之愿,而卒于毗陵,年仅六十有六,未尝一日享林下之乐,相者之言悉验(坚瓠八集)
  [笔者注]上段文字记述的是苏东坡年青初入京城时,善〈易经〉术数的人,曾经给他作人生预测,论定他一定会文章显名,因为,他眼神中有学者的气质,但头上有充军贬职的印迹,因此一定要遭流放边地之祸。当时苏东坡认为自己可以提前退休,免遭贬职之苦,即是文中说的急流勇退。但苏东坡最后还是遭三次贬谪。并在任内的常州去世。
  东方帝王用易经命名朝代与年号
  历史上许多帝王为确保社会统治的安定性和稳固性,除了自身及周围的文武大臣纷纷求助《易经》,并以《易经》为治理天下的学问之外,甚至连朝代名称及帝王的年号也求助于《易经》。如蒙古皇帝元世祖忽必烈采纳汉族官僚刘秉忠的建议,改国号为“元”,他是根据《易经》的《乾、彖》中“大哉乾元”的含义取意。又如明朝的“明”字取自《易经》中《乾、彖》“大明终始”之义。大明为日,而日又是宇宙间主宰光明之物,日月如天,故取朝代名为“大明”。
  除了朝代的命名,我国及其他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帝王们还普遍采用《易经》起年号,如:汉武帝刘彻,在他即位的第一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之年。西晋司马炎在公元275年取年号为“咸宁”,这是根据《易经》取自《乾、彖》:“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隋炀帝杨广在公元605年取年号为“大业”,则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27年取年号为“贞观”,即是历史上称为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贞观”两字取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两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这规律就是“正”。所以宋朝朱熹解释这句话时说: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也。其实质含义就是指示人们按照社会自然发展规律去做。以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人们只要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大自然谐调发展就能成功。
  唐高宗李治在公元670年取年号为“咸亨”,则取自《易经》的《坤·彖》:“含弘广大,晶物咸亨”。这里的“咸”是皆、都、感受之意。“亨”是美的含义。连起来就是“皆美”、“都是美好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举不胜举。读者只要认真读熟《易经》后,翻开史册就明白。
   顺便还要提一下的是,《易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源流,也是整个东方文化的根基。
  就以地处弹丸之地的小岛国日本为例,近代能以富强的经济地位,雄踞东方,并且能以举世瞩目的民族凝聚力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自强,其中全赖明治维新运动,由此奠定了国家民族走向富强的基点。而“明治”(1868年--1912年)这一年号,也取自于中国《易经》的《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向)明而治。”所以在日本明治期间,全国上下掀起学易高潮,甚至提出有名的:“不知《易》者,不能人阁”的组阁原则。
  此外,日本的年号“大正”(1912年--1926年),也是取自《易经》的《无妄、彖》:“大亨以正,天之命也。”“昭和”年号,又是取自于中国的《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除了日本外,众所诸知的南韩以太极图为国徽。越南的民间用易已是普遍现象。
  由此可知,中国《易经》不仅影响着中国文化,也影响着整个东方文化。
    
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李政道与《易经》
  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以力学三大定律闻名于世。他的名字,以及他发明的物理力学公式,在中国只要念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无人不晓,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科学的化身,而恰恰就是这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对于自己发明的力学规律,始终解释不了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问题。于是,他晚年的时候,只能违心地把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说成是上帝给的力。
  从现代物理学时空观念的发展来看,牛顿的绝对时空是想象的非真实的惯性时空,所以无法解释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
  1972年10月2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讲中说:“牛顿力学已被量子力学代替了,在量子力学中有条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测不准定律’。这条定律说明我们永远测不准一切,任何物体假如我们能完全测定它在任何一刻时间的位置,那在同一时间,它的动量(即质量乘速度)就无法能固定。对普通一般物体来说,动量不固定,就是速度不固定;既然速度不能固定,那也就无法完全预定这物体将来的路线了。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所以近代物理学有些看法,与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学说有相似的地方。”
  遗憾的是,假如当时牛顿在研究物理力学时,同时研究东方《易经》,也许这位天才的物理学家带给人类的贡献将更加辉煌更加伟大。
  爱因斯坦(1890-1955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发时者,在他的下半生曾经耗尽心血试图解决统一场论的课题,但一直到他逝世以前,并没有解决,含恨而去。
  这个课题起源于法国著名科学家拉普拉斯(P.S.LAPLACE,1749-1827)。他曾幻想:“如果有一种智慧能了解在一定时刻支配自然界的所有的力,了解组成它的实体各自的位置,如果它还伟大到足以分析所有这些事物,它就能用一个单独的公式概括出宇宙万物的运动,从最大的天体到最小的原子,都毫无例外,而且对于未来,就象对于过去那样,能一目了然。”(《爱因斯坦对二十世纪下半期物理学的影响》)
  追求宇宙的简单性、统一场棗最终极的、也是最极至的“美”,成了拉普拉斯、爱因斯坦这些伟大未竟的科学遗愿。
  当今,有人研究发现中国几千年以前的太极八卦图,竟是人们苦苦的追寻的宇宙统一模式图、宇宙统一式图、宇宙统一方程式!
  目前,中国的科学家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宇宙物质成因学”。发明者是在破识了伏羲古太极图,完成了拉普拉斯一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提出的崭新的科学系列理论。这一突破,将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基础,对当今世界一系列科学观念进行一次总体上的大清理和根本性的大改造。
  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过《易经》,对于世界万事万物互相联系变化的观点,阴、阳互变的原理,阴、阳互根等问题,在他的脑海中比较透彻分明,64卦的变化(如否极泰来)启发他后来与李政道一起打破了宇称守恒定律,而发明了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量子初学的创始人玻尔选择太极图作为他的爵士徽章不是偶然的。量子力学有一条“测不准的原理”,李政道指出,这个原理与《易经》和老子学说有相近似的的地方。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在学习《易经》以后,对奇偶性不灭定律也产生了怀疑。
  
世界大哲学家黑格尔评《易经》
  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他创造了正反合辩逻辑定律,在西方哲学界享有较高的声望。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他认为,“物自体”不可知,但他同时又指出“物自体”也是思维,是可知的。因为这种思维不是人的主观思维概念,而是人类社会以前已存在的纯粹精神性的“绝对理论”。“绝对理念”先在纯思维的抽象状态中,按照辩证法的逻辑,自己发展自己,这是逻辑阶段。等到发展完毕后,再把自己“异化”为自然界,进入自然阶段;到了人类社会,“绝对理念”摆脱自然物质的束缚,得重新回到与自身相适应的精神阶段。《易经》的变化原理与黑格尔的哲学观点完全相通。而黑格尔的哲学一直影响很大,成就很高。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原来这位西方哲学家也在研习中国的《易经》,运用中国的《易经》。
  这位大哲学家在他的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赞叹易经,他感慨地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据说,这位西方哲学家后来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列宁曾经指出:“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见列宁《哲学笔记》)。从这里可以看出列宁对哲学家黑格尔的尊重。 

链接:《周易》故乡奇景
  《史记》记载公元前100年左右,周文王姬昌被殷纣王拘于羌里而演《周易》。羌里在今河南安阳市南15公里处,是一座突出地面5米的高台,叫“王相岩”,它长宽各100余米,据考证是殷商时代的监狱。
  在这《周易》的故乡有两处奇景,世所罕见:一是“冰冰背”,二是“桃花洞”。
  在王相岩北距离不过1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壁立如簪的山峰,山峰下有一个乱石纵横的山坡,便是令人奇异莫测的“冰冰背”。这里属于太行山脉,海拔1500米,前面是龙床瀑布,背后是历史悠久的车谷寺。龙床瀑布犹如一道白龙从奇峰怪石、百丈悬崖中飞腾而去,映着阳光幻出七色彩霞,又如一道美丽的长虹横架山间。最奇异的是在这片乱石纵横的山坡上,到处渗流着涓涓的细泉。每逢阳春三月,天气转暖,泉水便开始结冰,以后天气越热,结冰越厚,待到盛暑六月,赤日炎炎,游人满身大汗时,这里却冷气袭人,结冰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但是一过八月中秋,天气转冷,这里的冰块却又慢慢融化。冬季,泉水逐渐转暖,待到寒冬腊月,正是满天飞雪、冰封大地之时,那里不仅没有积雪,反而热气蒸腾,水暖宜人,成了一泓温泉。
  在距离“冰冰背”西南数公里处,又有一处异景,名唤“桃花洞”。它在王相岩附近,比“冰冰背”高200米。这里山峦起伏,景色秀丽,云雾缭绕,峰立如削。山峰下有一奇洞,洞上悬崖百丈,荆棘丛生,洞的周围绿草如茵,一片桃林。但奇怪的是这些桃树在融融春日却不开花,偏偏在寒冬腊月之时万花怒放,越是冰天雪地,它越开得繁盛鲜艳。远远望去,犹如在一个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中呈现一片绚丽烂漫的红霞,使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周易》发祥地的奇异景观曾引起许多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关注和重视。他们陆续前往探察和研究,但是至今未能揭开其中的奥秘。 (摘自《世界图书》杂志九四年第七期)

链接:

中国有个神秘的运势村
  在中国的甘肃省永登县有个叫薛家湾的地方,那里的居民祖祖辈辈以男人占卜运势女人看手相为生。传统和风俗习惯大多至今沿袭保留。颇似吉普赛人。所以有人怀疑他们是流徙到中国的吉普赛人。
  给雍正皇帝运势
  薛家湾有许多传说,譬如清朝的雍正皇帝与运势先生的故事、皇姑落难薛家湾的故事和周公与桃花娘娘的故事等等。关于给雍正皇帝算卦的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村里来了两个人,要村里卜术最高明的人给他们算一卦。村里最出名的一位中年能手出头接待这两个人,他让这二人报出了自己的出生时间,又仔细端详一会儿他们的脸膛,然后十分肯定地说他们二人一个是当皇帝的命,一个是当宰相的命。两人一听大吃一惊!相互对视了一下心中暗暗叫绝:“好历害的卦术!”这两个人正是微服私访的雍正皇帝和他的丞相。两人又问运势先生说:“你自己是什么命?”运势先生一掐指说道:“兵部侍郎的命。”之后又说他将在某年某月某日进京,某年某月某日见皇上,某年某月某日被封官等等。皇上心里想:“你想得到挺美,我偏不让你当官,看你算得准不准。”于是,回去提前一个多月发圣旨,让算卦先生进京,结果遇上了连绵阴雨,耽搁了进京赶路的时间,算卦先生恰巧在原算定的时间到北京见到了皇上,皇帝受到感动,真给他封了唯独剩下的一个兵部侍郎的官。
  薛家湾还有一个救助落难皇姑的故事:话说同治年间天下大乱,皇帝的一个女儿落难失散,被薛家湾人收留下来。她在薛家湾两三年后,又回到了北京。皇帝为了感谢这些算卦的人,要封官给他们,但被他们婉言谢绝了。“那就分些地给你们吧!”皇帝说。“不要,要地没用。”他们也不要。后来又要给他们钱,薛家湾人还是不要。没办法,皇帝只好说,“干脆封你们走州吃州,走县吃县吧!”
  于是,这些人从此走到哪里总是到哪里的衙门里去吃住。
  奇特的生活习俗
  薛家湾位于甘肃永登县城东南十里处的半山坡上,村里现有144户人家,641口人,过去这个村子的人几乎不种地,常年成群结队,在外流浪,以占卜算封和看手相为生。
  据笔者亲往暗访,村里男女老少对占卜术都不陌生,成年人里面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身手不凡。男女分工,各行其道。男人占卜算卦,女人专看手相。占卜主要技术有:课中(批八字)、交合昭盘(相面)、交合托罩(看手相)、鸟占、解梦、神机救等。特别令人不解的是男人还擅长禳灾解术(解灾,又称镇法),有两种,桃花镇和聚星镇。
  薛家湾的女人都能说会道,异常聪灵,看手相十分灵准,甚至有的女人的长相也和吉普赛人十分似。薛家湾人的神秘,还在于他们独有的这门技术,绝不外传他人,严格尊守着父传子,母传媳的规矩。薛家湾人因此从不与外人通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里面渐有“反叛”之人),村里人大多是亲套亲,亲连亲,动了骨头连着筋。
  在薛家湾还有一些奇特现象,男人长于育婴和饮烹之道。茅厕一律都在院外,有统一格式,很整洁卫生。凡是外来客只要一进村方位就分辨不清。笔者两次到过薛家湾,都弄错了东南西北的方向,令人不解的是只要你一走出村子,立刻就能分出东南西北。所有的外来人都会犯辨不清方向的同样的一个错误,据说这薛家湾村落的建筑结构和整体布局,是根据诸葛亮的八阵图排列设计的。
  对于薛家湾人神秘的生活习俗,一些学者颇感兴趣。尤其是对他们的占卜运势,解灾的灵验程度更是大惑不解,都说薛家湾人的占卜运势和禳灾术的确有某些值得研究的“神秘之处”。
  不可思议的禳灾术
  过去,薛家湾有个叫“高蛮子”的,其名声之大在西北地区无人不晓。解放前,“高蛮子”常被兰州高门大府的军政要人请了去算卦攘灾。据说,西北八战区黄司令无子,请“高蛮子”禳了一下,竟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黄司令因此感激涕零,视“高蛮子”为大恩人,并认作干亲。三天两头请“高蛮子”进府,高茶贵饭相待。据该县县志记载,有一年征兵征到“高蛮子”儿子高万山头上,“高蛮子”给省里写了一封信,不仅高万山给免了,全永登县都被免除了兵役。
  由于“高蛮子”打卦运势身手不凡,兰州城里的高官显贵认他作干爹干爷的人甚多。 “高蛮子”的老婆双目失明,但她摸手纹运势的技术也很高明。“高蛮子”死后,他儿子高万山继承他的衣钵,成为薛家湾最受推崇的占卜高手。占卜、禳灾、鸟占玩儿得都很精到,桃花镇81种镇法他大都会用,更难更历害的无量祖师的聚星镇法,只有他一人懂。
  高万山几年前已过逝作古。“高蛮子”的孙子,高万山的儿子,叫高坐明,现在40多岁,由于祖传的关系,他的卜卦技术也是现今薛家湾男人中最灵者之一,笔者两次到过薛家湾,可惜都无缘相见,因为不巧他出游去了。笔者在薛家湾,结识了高坐明的儿子高金江。小伙子坦诚、机敏而又厚道。他对祖先们的“光辉业绩”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而且一点也不掩饰地引以自豪。他对《周易》和《渊海子平》有着不浅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下的神秘文化也不乏研究的兴趣。据村里人说,高金江这小子不能小看他,他继承着上三代人的丰厚“家底”,又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是那种不争功近利,不急于锋芒毕露,而韬光养晦,面壁苦修,一求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那种人。子曰:“后生可畏也!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资料不断收集中)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